“众志成城,设计抗疫”作品展示(35)——浙江理工大学

发布时间:2020-05-07      阅读量:9292次     
  艺术“抗疫”科技“应急”“浙理”担当
  ——浙江理工大学设计学科
  二〇二〇,突降疫情,肆虐全球,拷问人心;
  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科学战疫,奋勇前行。
  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以其突如其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破坏力,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着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全球各领域的经济稳定,考验着各国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央统揽全局,高效应对,交出一份“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中国答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抗疫大考中,全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谱写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协奏曲。其间的悲壮,中华儿女冷暖自知;其间的良善,华夏大地无问西东;其间的豪迈,全球华人精神振奋!
  文化琴心展,画笔剑胆舒。设计是展示一个民族精气神的窗口,呈现一个国家文明样态的标志物,表征一个时代风貌的文化标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心相系征编组,发出“英雄帖”,吹响“集结号”,号召设计人倚马仗剑走天涯,剑胆琴心谱华章:以创意为马,为抗疫赋能,以画笔为剑,聚磅礴力量!
  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因实业救国而诞生,早在1897年开近代纺织丝绸教育先河;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于1913年创设染织专业开始意匠培养,为文化传承创新而设,并由陈之佛、常书鸿、都锦生等先驱种下艺工结合基因;浙江丝绸工学院的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专业,1979年因改革开放而设置,伴随国家复兴而壮大。疫情期间,浙江理工大学师生虽身在后方,心系抗疫前线,秉承艺工结合之传统,坚持艺术“抗疫”与科技“应急”并举,整合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设计等学科专业力量,研发出全国最早的健康码——余杭绿码(2020年2月7日上线启用)等服务产品,成为数字时代智能防疫的信息基石;作为秘书处单位,针对应急救援产品设计与服务模式的短板,承办由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等组织发起的“2020中国应急救援创新设计大赛”,以“创新设计提升应急救援质量”为主旨,面向全国征集应急救援设计作品,已收到100多个国内外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400余件设计作品;积极响应“众志成城设计抗疫”作品征集活动,组建金牌导师指导团,聚焦“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中国与国际”等主题,亮出“天人合一”、“各美其美”、“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中华传统文化底色,相关产品设计、服务设计、海报设计等抗疫主题作品,被学习强国、凤凰网等媒体平台累计报道10多次,传播正能量,展现艺术“抗疫”和科技“应急”的“浙理”担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在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大考”,需要化危为机,保持忧患意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治理能力,真正把面临的危机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朱旭光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季晓芬教授
  设计作品展示
  ↑《Emergency Rescue——余杭绿码》马汉杰、吴群浙江理工大学
  ↑《Snack Mask便携式口罩》
  服务设计与社会创新研究所
  浙江理工大学
  ↑《“蔚蓝循环“口罩清洁器》
  孙凯睿、尹自强、郑诗奇
  浙江理工大学
  7.jpg
  8.jpg
  ↑《“方舱+”生物医学高铁》
  王张宇、王佳乐
  浙江理工大学
  9.jpg
  ↑《同舟共济》
  汪元磊
  浙江理工大学
  10.jpg↑《病毒传播信息设计》
  季琴玲、黄骏丹、廉梦瑶、黄艺文
  浙江理工大学
  11.jpg12.jpg
  ↑《特殊时期处方笺》
  马雯哲、李倩
  浙江理工大学
  13.jpg
  ↑《中国能量》
  邹岳燊
  浙江理工大学
  14.jpg
  ↑《致敬所有逆行者》
  鲁月
  浙江理工大学
  15.jpg
  ↑《世界健康码》
  林秋纾
  浙江理工大学
  16.jpg
  ↑《否极泰来》
  周珊珊、汪元磊

  浙江理工大学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20/05/448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