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年度酒店空间大奖获奖作品揭晓

发布时间:2019-12-28      阅读量:4597次     

  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The 17th(2019)International Design Media Award
  年度酒店空间大奖获奖作品
  南非Cheetah Plains野奢酒店
  ◆项目地址_南非,Kruger National公园,Sabi Sand
  ◆设计单位_ARRCC STUDIO
  ◆项目摄影_Adam Letch
  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年度酒店空间大奖获奖作品
  ARRCC STUDIO
  第十七届(2019)国际设计传媒奖年度酒店空间大奖获奖作品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Cheetah Plains野奢酒店位于南非Kruger国家公园的Sabi Sand动物保护区。ARRCC事务所对传统野地风格建筑进行改造,由内到外,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的全新旅行体验。设计师将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首创的非洲极简主义美学进行结合,使现代原始狂野风格与天然景观形成对比,看似对立,却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特殊美感。为了不破坏周围的植被,设计师改变整体建筑布局的设计定势,围绕植被进行修建,既增加了住宅与环境的融合感,也给住户提供天然的活动场所。
  Cheetah Plains野奢酒店由三座私人的“平原住宅”组成。项目整体并未采用“客房环绕公共空间”的传统住宅布局,而是设计成由独栋住宅共同构成的建筑集群。每座“平原住宅”都有一个独立、带遮篷的通道庭院,与开放式的宽敞客厅相贯通。住宅中还划分了餐厅、吧台、酒窖和家庭放映室等空间领域。此外,每座住宅还包括四间独立的套房。每间套房基本上都包含一个开放自由布局的活动区、卧室、公用卫生间与宽敞的衣帽间。浴室与户外空间相通,住户能享受到露天沐浴的奇妙经历。住宅室外空间的庭院篝火花园、露台和温泉池与户外环境完美融合。温泉池的铜锈雕塑从Tamboti的形象中汲取设计灵感,Tamboti是当地生长的一种树。光线穿过雕塑悬臂式的骨架,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
  “平原住宅”建筑粗犷的直线与广阔的高挑悬臂结构,使住宅更好地与周围植被相协调。户内户外开放、无缝的天然衔接,毫无违和,为客人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使他们能够真正置身于自然环境中。自成体系的铅板餐桌、折射自然光的玻璃枝形吊灯、手工磨制设计的石灰岩吧台、墙上的南非的原创艺术品,这些有质感的元素,以自然为“模板”进行建构,结合当地特色,演绎出独特的“平原住宅”。
  此外,混凝土墙壁定义出线性的空间。景观墙壁铺设以天然云母矿石为主,自然锈蚀的考顿钢和木质结构相结合,带来温暖而朴实的观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将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光泽和肌理,赋予设计完整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同成长。这些自然元素,在设计师看来,是建筑中最豪华、最奢侈的艺术品,也是非洲的特色名片。
  “建筑内外共生,分享同一个理念。”该项目的主创设计师Rielly如是说,“设计是一种合作,探寻每种元素的组合,揭示它们的自然美以及最纯粹的形式,保留原始形态,并将它们转化为最完美的艺术奢侈品。”
  泰国清迈Little Shelter酒店
  ◆项目地址_泰国清迈
  ◆项目面积_890平方米
  ◆设计单位_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o.
  ◆主要材料_木瓦、聚碳酸酯板、彩色混凝土
  ◆项目摄影_W Workspace Company Limited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Amata Luphaiboon&Twitee Vajrabhaya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Co.
  首席建筑师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Little Shelter位于泰国清迈,其古老的城市景观和乡土建筑以木结构和瓦片坡屋顶为特色。酒店屋顶形式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当地传统建筑。作为对当地建筑的敬意,屋顶以一种不对称的形式与周围的树冠自然融合。屋顶的西侧被划分出来作为屋顶平台,供客人欣赏日落时的河景全景。
  设计延续了当地的建筑特色,主要材料使用了木瓦。这种材料的使用在当地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小单位的木瓦片像鱼鳞一样展开,构成一个水密的建筑平面。该设计探索了将新材料融入系统的可能性,在创造出现代建筑表面的同时深深植根于传统。
  木瓦材料被用在屋顶和侧面的墙上。在朝向河道的一面,聚碳酸酯板材被切割成与木瓦片相同的尺寸,并构造成半透明的建筑立面。入口的正面,上半部分由木瓦组成,木瓦片像雨滴一般向下洒落,并逐渐与下半部分的半透明聚碳酸酯板材融合。二者由半透明的特殊螺丝连接。建筑外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光线接触不同的材料呈现出不同半透明度。光线穿过立面,随着天空光线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营造出不同的室内氛围。夜晚,在室内的灯光照射下,酒店变成了一盏在河岸上发光的灯笼,看上去不像是一座建筑,而更像是一件工艺品。
  公共区域内部的丰富与外部的简约相得益彰,呈现出类似画廊般的感觉。顶部空间以著名的博桑(Boh-Srang)伞为灵感设计的特定场景装置,微妙而富有戏剧性的独特造型是设计师对当地手工艺进行的现代化诠释。距清迈市中心9公里之外的“博桑伞村”,就以家庭式手工制伞而闻名世界,那里的纸伞制造工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
  餐厅的整体氛围低调、神秘而优雅,伞架结构的灯是空间中绝对的亮点,设计师将传统与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餐厅面向户外的一侧,窗口大敞,顾客可以一边用餐,一边尽情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色。
  客房的设计赋予了我们去重新发现和认识清迈的全新视角。天花板上装饰着清迈的重要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图像,如古城墙、浮动的灯笼节、松林、Pah-Chor峡谷等。影像无限地反射到两边覆盖着小镜子瓦片的墙上,给人一种超现实的无边界的感觉。十四间客房的图像各不相同,每一款都散发着不同而独特的感觉:有的恬静、有的俏皮、有的神秘......满足了不同喜好的客人。
  Little Shelter不仅仅是一个可供睡觉休憩之所,更是一个可以引领顾客去认识清迈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地方。
  大山初里民宿
  ◆项目地址_中国杭州
  ◆建筑面积_660㎡
  ◆设计团队_小嶋伸也、小嶋綾香、北上紘太郎、赵彦、胡志德
  ◆设计单位_Kooo Architects小大建筑事务所(日本)
  ◆项目摄影_堀越圭晋/SS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小嶋綾香(左)&小嶋伸也(右)
  小大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在桐庐县山里的一个“空巢”村,大山初里项目拆除了六座建筑,重新打造一个度假民宿村。
  在设计师看来,散布在隐蔽的村庄里的建筑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处。村庄坐落于山中,山地地形的轮廓沿着不同方向展开,而房屋则沿着山地轮廓建造。每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但由于没有对向而立,每个建筑物都享有独特的视野。
  当地村民的房屋多采用由当地的土壤制成的夯土墙,如果使用传统方法进行翻新,很难把别致的风景表现出来,并且,由于墙壁厚重,内部空间会让人感到沉闷。此外,新的度假村如果仍用夯土墙建造,沿用乡村风格,将只是一个修复工程,不足以吸引游客。设计师的任务是平衡两个看似矛盾的条件:充分享受(开放的)自然风光,同时协调现有的(封闭的)房屋。
  设计师使用了各种当地的材料,如竹子、红砖、石头和碳化木,用于突出每个建筑物在山中独特的据点。能充分享受自然风光的休息空间(起居室)和夯土墙围起的私人空间(卧室),这两种空间的共存是设计师对于两种冲突条件的解决方案。
  村庄隐藏在深山里,这对于建筑材料的运输是个挑战,所以初里项目主要使用当地生产的材料或再利用材料,如土壤、石头等。这样,每个建筑物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材料,模糊室内和室外之间的界限,使整个度假村庄完美融入乡村景观。
  云窗月户,即使夜幕降临,周围也没有光线渗入,仅一丝光源也可以有饱满的亮度。设计团队将可以大面积照亮整个空间的灯光(如射灯)控制为最少,并在整个空间内使用全方位照射柔和光的伞状灯等(如独立式灯和台灯)。这些灯具投射出柔和的弧形光影,照亮了墙壁和天花板的无缝饰面和圆形边缘,让人感觉更加平静和舒适。
  通过与乡村风光的结合,设计师希望他们的设计能为大家创造一个欣赏这美丽风景的独特视角。
  栖也·Habitat民宿酒店
  ◆项目地址_中国杭州
  ◆建筑面积_750平方米
  ◆设计单位_偏离设计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戚帅奇Alvin
  偏离设计创始人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栖也·Habitat位于杭州西溪,原先为一幢闲置了十年的仿欧式住宅建筑,设计目的将此楼作为一个待客,居住,品茶,赏景的类民宿综合空间。
  设计工作室在对场地的多次解读后,从功能的角度考虑,将一切简化,以纯粹的状态出发,在现有的建筑界限内,将空间介入,以此打破既定状态。由内向外,通过重新组织空间的大小,高低,纵深关系,以此呈现出当下的状态。
  接待Reception
  原建筑为地面以上2.8米层高四层空间等分布置,以轴线分布,拆除一二层空间前半部分楼板做挑空,楼梯侧移,重新规划出空间的动线关系,以中空为中心,依次展开入住、待客、用餐等功能,将白色方块悬浮于空中,简化原先复杂的立面关系,同时保留拆除时的混凝土梁,在现有空间里展现建造痕迹。
  客房Guest room
  设计工作室针对民宿的入住功能一共设计了八间不同布置风格的客房,将入住功能布置与二三四层,重新规划房间平面,扩大每一个房间的卫生间,增加落地窗,以此增加舒适度,同时为入住的客人创造趣味性的体验。在每一层中间以中岛作为过渡,对应每一个房间,即协调客房的动线关系,又给每一位入客人提供便捷的交流空间。为与都市建筑保持距离,以原木为主基调,营造家的氛围与舒适感。
  茶室Tea room
  在三层区域,借了一处较安静的空间作为茶室,区别于传统的茶室空间,用现代的手法构造饮茶空间,黑色的三角强化出原建筑关系,将背景退隐,以此专注于饮茶的瞬间。
  廊吧Gallery
  地下室为一个方形空间,把廊吧布置与地下室,提供小型聚会和娱乐的功能,为打破原先单调的空间,顶面采用弧面系统,同时将墙面上的体块以悬浮的状态呈现,通过切割使原建筑的楼梯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体系,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腾冲泊度度假酒店
  ◆项目地址_中国云南
  ◆室内面积_ 3780平方米
  ◆设计单位_ CSD·DESIGN
  ◆主要材料_火山岩、老榆木、肌理漆
  ◆项目摄影_如你所见-王厅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张灿
  四川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创作总监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城市间的扰扰攘攘,让人们对于自然已经陌生,而在云南腾冲,这里的风光景色仿佛让诗意就活在乡土里。泊度品牌度假酒中的“泊度”其含义便是要让行者有落脚之地,更要安住其内心的归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生与魅力。
  本案设计师认为,设计在面对自然时,必须要小心翼翼地“谦逊”介入,以不破坏自然的神韵与纯粹而进行。于是,设计团队设计了六栋宛如从高黎贡半山上生长出来一般的建筑,由木质户外连廊将它们关联在一起,形成对自然的“弱介入”,“节点”式的行旅目的空间由此产生,像极了古时茶马古道的驿站休息亭。此外,不同的落差造就不同的情绪场。在酒店最高处的一个平台,是设计团队创建的多种可能性空间:一块安静的水面把天和山带到人们面前,让人置身自然之中,怡情怡景。
  观景亭是进入酒店后的第一视觉,也是大堂吧和餐厅区的连接处,且延伸悬挑到陡峭的山体上,便于俯瞰腾冲。腾冲的历史总是离不开茶马古道、祥和古韵和诗书传家,所以设计团队在设计上弱化了室内的设计痕迹,转而营造一种氛围,借以影射这底蕴。
  酒店的接待厅,在这里更像是围炉夜话的惬意居亭。这里涵盖接待和下午茶等功能,空间开场,不设间隔,抬眼望去,既可将独特的火山群地貌收入眼中。木制网格天花错综但不复杂,火炉设置于此寓意温暖,橘色皮质沙发又于视觉上补充空间的温度,在通体玻璃窗的衬托下,与外面的山、雾、林和谐共生。
  一层餐厅是可以欣赏全景观最佳的设置,室内极尽质朴,木制餐桌与石材墙壁构筑了主要视觉感知,与窗外的云与天相映成趣。餐桌的上方,灯光透过丝质映射到桌面,传达出一种柔和的禅意。拾级而上到达二层,是咖啡吧、茶室及书吧的所在。每一个功能区域都有不同的景观角度,带来不同的感染力。
  客房共计四栋32间,室内带有明显纹路的木地板及墙壁仿佛渗着时光的痕迹,予人柔软天然的感觉,和迎面而来的景色相得益彰。
  在设计团队看来,面对这个项目最重要的不是设计的形式,而是体验这些美景所带来的价值。让有温度的设计成为空间的焦点,人与人的距离感便降低了,交流也变得更舒适自然。
  柳杉间人文艺术酒店
  ◆项目地址_中国重庆
  ◆项目面积_2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_具相设计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刘富荣
  具相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在重庆黑山谷里,有一座酒店被柳杉树环绕其中,因此得名“柳杉间”。间字有多层含义,其一是代表在柳杉树之间,其二代表酒店有舒适的房间,其三代表能在柳杉间度过美妙的时间。
  柳杉间的前身为黑山谷的新场小学,原貌为一座L型砖混结构建筑,正面一共三层,共有九间教室,后面的附楼是食堂和老师的宿舍。这所学校在这里20多年,是当地很多人的回忆。我们需要保留这些回忆,让它焕发新的生机。于是我们对项目从建筑改造、景观设计以及室内硬装设计、软装设计进行了全案打造。
  首先从建筑改造着手,基于聚落形态,聚落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集结周遭的地景,从而使自然条件与聚落形态有关联性。柳杉间属于恋地型建筑,在这里对自然结构的形象化,表达对大地的归属及空间中的“自由性”。
  场所精神非常重要,因为人为场所是基于自然场所而建立的,一般用“建筑”来表示人为场所的具体化,人吸收环境,并使建筑物或物在其中形成焦点。环境与历史即是柳杉树及原有的文化场所,而柳杉树下的这间乡村小学,具有纯真的气息。
  一条台阶从操场延伸到柳杉树林之间,细雨笼着一层白雾,柳杉间就在那排又高又笔直的柳杉树里时隐时现。而操场的保留仿佛是一个打开的“公共大堂吧”,恍惚中还让人感觉自己身处热闹的学堂。一收一放之间,柳杉间自有的建筑节奏韵律就强烈地打进来客的感官。
  学校的教室改成了民宿的私密空间,每一个房间都能以窗为框,望见如诗如画的柳杉树林。柳杉间的很多地方保留了新场小学的痕迹,比如房间里的黑板、黑板上的板报、操场等等,是为了要保留这里的人文内核。房间里的黑板还隐隐约约看得到黑板报,房间和公共区域墙上挂的画,是原本留在学校里的小孩子的画作,都被完好的保存在柳杉间。
  IN BETWEEN新旧之间,通过纯粹的建筑,让纯真气息延续,建立对这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与万物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回归真实自然的状态,安坐于柳杉间。
  少华山石门半山度假酒店
  ◆项目地址_中国陕西
  ◆项目面积_10000平方米
  ◆设计单位_西安本末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摄影_张晓明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陈海
  西安本末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国际设计传媒奖|获奖作品特辑-年度酒店空间
  “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这是少华山绝顶,石槽岩壁上的清代游人题诗。少华山位于中国陕西秦岭北麓,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华山巍峨险绝,少华山峰峻林秀,春翠夏郁,秋艳冬苍。石门半山酒店地处少华山中段,坐北朝南,群山相夹,山体高悬。顺其山道而行,一路石井层障,奇石遍布。山谷浅沟,水激落石,泠泠作响。“就用石头吧!”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次改造。
  主体为三栋三层小楼,品字形排布,之间由阶梯回廊连接。中厅和西面楼体之间加建SPA中心和汤池、泳池。餐厅独立于三栋主体楼东面,也是三个建筑体,由玻璃回廊相接。总共六栋小建筑依山势西低东高顺次排列。优化功能性及舒适度,建立建筑、环境和人之间映衬共生的关系,是此次改造的目的。
  少华山四季分明,春夏绿意盎然,秋季红枫遍野,冬季飞雪料峭。建筑形态上强化横向平缓的延伸感,呈现低伏的状态,体现建筑对于自然谦逊的膜拜态度。在细节改造上,设计师也以此为原则。中厅一楼主入口的墙体全部拆除,加盖出挑廊,形成引导入口和雨廊。在一层加出的挑廊承托下,二楼也加建出钢结构观景露台,更好地与户外产生接触。东西两栋建筑面南方向,每层之间有个小退层,设计师利用此结构的可塑性,加宽每层房檐,强化这种错落,使建筑更具舒展性。加出来的这部分面积形成观景房的户外露台,直面山景。
  本案中石头的使用广泛且多样化,不同的质地和工艺使石头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和性格。卵石墙体,碎石子地面,水磨石地面,水刷石墙面,石条台阶等等。入口长廊和阶梯回廊密排的石条,经过球磨水洗,使边缘圆润,亚光,具有一丝历史感。卵石墙面主要使用干垒工艺。干垒需先浇筑出混凝土基础墙体,挂上钢网,再灌注10公分厚水泥层,与外层石头连接。石头由工匠手工排列,由下往上分块逐层干垒砌筑。
  密排的木条格栅使用在露台顶面、栏板和建筑外墙。在建筑立面上能过滤光线,形成薄纱感,产生微妙玄秘的情境,与石头的厚重产生对比。同时木栏栅遮挡保护室内的私密性。从室内往室外看时,倾斜的挑檐与木格栅形成取景框的效果,将对面的山景横向框取。视线里的景物显得尤其单纯静谧。当客人闲坐于露台,因看木格栅随角度的不同而产生虚实变化,随着日光的变化也呈现不一样的光影变换,仿佛欣赏轻缓有序的变调曲目。
  设计师藉由最初看见河流中石头的激动引起以石头发散并切入建筑的想法,将石头在空间中呈现出不同的观感、质感、触感,产生不一样的情绪表白,引导整个建筑本体自然发散出它应该发生的气息。这种气息就好像只在此时此地发生,并生长,与山光水气相谐,展开属于它自己的岁月轴线。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www.shejijingsai.com/2019/12/34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