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嘹亮秀美东阳」——东阳市总体城市设计整合提升及中心城区详细城市设计国际征集评选
发布时间:2023-12-30
阅读量:2482次
通透嘹亮
秀美东阳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的
东阳范式
▲东阳市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项目概要
东阳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千年古邑,东阳迄今已有1800年历史,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等三乡文化及影视文化盛名在外。
▲区位图
为促进东阳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指导东阳市城市发展,引领未来城市建设,实现“可操作、可体验、可监督的城市设计”的编制要求,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总体城市设计进行区域整体统筹,结合自然资源部下发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确定了以中心城区六个街道为规划统筹范围,特举办《东阳市总体城市设计整合提升及中心城区详细城市设计》方案征集活动。
▲设计范围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何镜堂建筑创作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土人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竖梁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成为10家入围机构之一,历经三轮竞标,完成了方案设计,综合得分及技术得分均获得了第二名。其中华工团队负责统筹及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北京土人团队负责景观规划与设计方案;竖梁社团队负责重点地区建筑设计。
方案将“通透嘹亮,秀美东阳”作为发展愿景,以“生态之重、格局致广、开物致精、景观之美、实施之切”为主要战略,构建要素流动、形式连续、边界包容的城市发展格局,培育两带多点多片的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构营造上承袭当地传统意向与技艺,探索现代东阳建设之道,以“东阳范式”统领城市设计,打造歌山画水、通透秀美的品质城镇样板。
01
继往开来
枕山逐水、八婺望县
区域谋划
东阳“三山夹两盆,两盆涵两江”的山水格局与“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生态本底,勾勒出这座千年古邑独特的形胜之美。城市融汇人文精华与山川灵秀,传承书院勤耕之风,孕育了东阳如诗如画、人文荟萃的深厚文化底蕴,其营城智慧也与现代东阳人建设广厦千万间的匠心一脉相承。
站在新的起点,东阳续写“婺之望县”美誉,抓抢区域协同发展机遇,优化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建设金义都市区一体化新支点与经济发展带,树立东阳担当。
▲融区入群
凭借精巧的山水本底、特色的文化禀赋、良好的交通区位与扎实的产业基础,城市设计提出“通透嘹亮、秀美东阳”的发展愿景,并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形成生态支撑、文化复兴、融区入群、产业赋能四大策略。
#定位
国际影视文化名城
中国匠心智造高地
浙中歌山画水宝地
▲总体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02
生态之重
望山见水、韧性优美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东阳地处金衢盆地的典型灌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根据居住生活环境的不同,探索发展出一套与水为友的生态智慧,形成山区岗地滞蓄截洪、平原灌区引水分水、河岸滩地避让适应的传统水利景观模式。
▲传统生态智慧模式图
生态优先,东阳范式
以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识别关键重要的生态空间,建立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以最高效的景观格局、维护各种生态过程的安全与健康,为城市提供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实现望山见水、韧性优美的东阳山水范式。
▲总体生态安全格局
山水林田,自然本底
建立基于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的山水生态本底结构,制定分类引导策略,以三山为脊,一江十八溪为脉,重塑城市自然本底,缝合破碎孤立的蓝绿斑块,系统提质。
▲生态结构图
多级调蓄,海绵流域
建立源头消纳滞蓄、过程减速消能、末端弹性适应的海绵体系,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源头以水源涵养林、地表水源体系、滞蓄山塘系统为核心,过程以海绵田园、径流廊道系统、生态滞蓄湿地为核心,末端以洪泛区为核心,健全多级滞蓄的海绵体系。
▲海绵系统规划图
绿道缝合,人自和谐
通过全域自由行旅的绿道网络缝合山水田城,将人们引向生机盎然的山水田园景观,营造绿色低碳的诗意栖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道系统规划图
打通连绵纵横的山水视廊,展现层峦叠嶂,连绵纵横的东阳形胜之美。
▲山水视廊规划图
以十八溪生态修复为抓手,统筹沿线存量低效空间激活与利用,通过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建立良性循环,实现资金平衡。
▲EOD开发模式示意
03
格局致广
歌画玉带、通透之城
总体城市设计
为解决当前城市空间围江局面,方案提出回归枕山卧翠、逐水而居的理想生活,打造歌山画水、通透秀美的品质城镇样板。
▲现状城市建设空间模拟及沿江视域评估
▲迎山接水、逐溪而居的城市理想营城范式
培育两带多点多片的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三层级线性空间拓展城市厚度,以山水定城,临山生态休闲带激活山城界面,十八条通江溪流渗透城市,培育跨江联动片区中心,衔接交通与枢纽体系,缝合一江两岸。
▲规划结构图
江风与落山风交汇碰撞,形成东阳舒适的城市环境。城市内部的溪流廊道也将成为重要的城市风廊,为城市通风降温。未来的重点发展地区将沿主要交通廊道建设,并形成若干活力中心,实现城市精明发展。
▲城市设计概念图
04
开物致精
融城榫卯、府苑里坊
范式构建与六大重点地段详细城市设计
中心城区详细城市设计范围
东阳范式
东阳建构与营造技艺推陈出新,从研究东阳建筑与山水格局的关系出发,提炼建筑与历史文化关联元素,结合现代公共空间与气候适应性理念,构建符合东阳未来生活方式的四类建筑范型。
基于历史性城镇景观设计原则,将传统意象结合现代工法与材料,形成具有鲜明地域与时代特色的“东阳范式”。
清溪科苑
北延城市发展主轴,以东阳科技城“一校四中心”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广厦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带动周边传统产业地块赋能升级,落位学、研、产、创互动共享的青创中心。对场地内的浪坑溪进行生态化改造,以溪为脉塑造蓝绿渗透的城市景观体系,创造多维立体的滨水开放空间,建设水清岸绿、开放共享的重要绿廊,通过生态修复激活地区发展。
田园校村
依托乡村自然景观资源,以广厦大学新校区建设为发展契机,打造校村融合发展的村落产业创新模式,一条七公里的田园创新环链接七个村落,形成“一村一产、一村一特”的美丽乡村创新示范带,从而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发展,让城郊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家园与创业乐土。
工艺商街
沿城际轨道向西,构筑东义一体先行地。以城轨站为核,打通特色商贸中心与生态文化城之间的活力动线,由山及江打造一个促进商贸客群交往的工艺文化街坊,串联多重生活体验。TOD地标建筑融入东阳特色技艺与文化意象,勾画云境叠翠的城市场景。轨道站点、市客运站及多层廊道无缝衔接,优化交通换乘体验,构筑起高效便捷、三维立体的天空艺院。
吴宁趣城
始建于东汉的吴宁老城至今仍沿袭了清后期的历史城镇形态,设计以史为源,以文为骨,重点突出“趣城”理念,通过回应东阳特色山水格局,构建“一环串两区”的总体空间框架,打造3公里人文趣环,疏通城市街巷,融合历史文化、潮流商业与未来社区,打造集“文旅、商业、人居”于一体的“慢生活”文化聚落,塑造全域感知的文旅街区,形成“古中有今,今中赏古”的总体风貌。
江城绿核
东阳向东,以生态引领未来活力之城。打破江城之隔,两岸共拥东阳湖湿地,引水入城,编织蓝网绿脉,营建望山枕水、景城交融的生态新城。围绕市民中心和体育场馆,集聚形成文、艺、体、政务及旅游服务为一体的东阳城市公共服务极核。双站之间,疏通水系,雕琢溪、岛、丘、谷景观,嵌入慢行网络、空中连廊和活动场地,形成2.3公里都市绿谷长廊。以高质量公共空间将带动周边低效用地更新,营造枕水而居的未来社区,近悦远来,形成多维混合的产城聚落。
高铁城芯
高铁新城作为东横一体化的战略核心,是东阳面向世界的新窗口。设计以“流”定城,提出“方城绿苑”理念:以横店站为核、中心湖公园为轴,通过空中云带与地下通廊缝合南北,实现枢纽与周边开发立体互通;组织快速进站系统,高效利用周边物业复合布局相关交通设施,站前广场与中心湖公园步行直连,打造生态客厅;枢纽核心区以现代方院为原型,叠落的体量贯通景观视线并有效引入自然山风,水脉渗透组团,构筑东阳特色的生态绿苑。
05
景观之美
景观设计
#特色风貌规划
6大设计主张构建东阳特色空间形态——
和合四界:山之间、田之上、江之畔、溪之径。
链心六脉:梳理城市界面,打通线性空间,链接公共中心,缝合一江两岸,汇聚城市活力。
秀带七径:引导东西7条带状界面城市更新,形成2条山脊探索径、山边生态径,北岸产业径、南岸文化径、滨江活力径。
透景八方:优化全域高度、修复天际线,老城轴望山亲水、城中园观山观花、两屏山全览城景、江上桥八面环赏,实现丰富的城市视线廊道体系。
识城十景:云境叠翠、北山平湖、双溪飞虹、江心映月、雕镇水带、南山幽谷、古城望台、方城绿苑、吴宁洲头、画境田园。
悦文万象:全场景沉浸式互动街区将结合影视文化IP、非遗、低碳、智造、乡趣等主题,共绘万象东阳潮玩社区地图。
#东阳湖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自然,营造生境
采用基于自然的理念,对现有东阳湖区域的硬质驳岸、公园和绿地等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内河湿地、库塘湿地、生态岛链、雨水花园等,净化上游来水和城市雨水径流,提高片区水环境质量,营造多样生境,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江城绿核东阳湖湿地公园鸟瞰效果图
绿色串联,活力多样
以江城绿核东阳湖湿地为中心,向南北两侧辐射,形成网格状开放空间结构。在湿地公园区域,设置滨江绿道、慢行栈道、空中廊桥作为主要的慢行游线,设置望江广场、临江台地以及多个景观平台,既可远眺湖景,亦能亲水戏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兴趣。此外设置城市绿廊、海绵田园、社区公共绿地等多层次开放空间类型,为新城提供高品质的游憩环境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
▲东阳湖湿地与江城绿核开放空间体系图
▲滨江生态岛链和城市天际线效果图
#东阳江景观设计
▲东阳江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变灰为绿,去硬还生
低成本填、挖技术形成“海绵地形”,在现状滩涂区范围内,就地平衡土方,形成多功能湿地系统和大小不等的树岛;树岛不但为鸟类及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境,也丰富了海岸带的景观,产生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岛之间的栈道相连形成水上通道,并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面尽可能多地提供居民活动场所。
▲东阳江景观设计总平面图
断面设计:①上游段设计
果基鱼塘段——缓流滞蓄,聚水若财。将硬化的河道变为绿色的生态廊道,使其成为生命的海绵体,恢复河流对水量的弹性适应。
▲东阳江上游果基鱼塘段断面图
郊野浅滩段——海绵细胞,从小做起。恢复河流自然生态岸线,在两岸空间较大的区域,设计缓坡入水抛石护坡,湿地树岛,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河流流速,且植物可以吸收水中大分子污染物,提高河水的自净能力,提高河道的生态观赏性。
▲东阳江上游郊野浅滩段断面图
断面设计:②中游段设计
城市开发区/江城绿核段——水城融合,城透景明;仿生修复,自然做功。修复现有溪流廊道,引入内河湿地和库塘湿地,增加径流廊道,提高河网密度,扩大滨水空间区域,实现江-水-城的高度融合,提高区域土地开发价值和城市空间质量。控制两侧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保留视线通廊,塑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城市空间形态,让城市置身于自然山水中,让城市更加通透,将城景更加明亮。
有目的的对现状斜坡式护岸进行二次改造和整理,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岛链,调整水土接触面,创造微生境,让自然做功,实现场地自然演替和再生。
▲东阳江中游城市内河段断面图
断面设计:③下游段设计
城区建成段/学士北路至甬金高速——生态修复,自然做工;末端坑塘,调蓄净化。对东阳江两岸硬化堤岸修复,采用抛石和植物台地等驳岸形式,增强河流的弹性防洪和自净能力;修复沿江公园绿地,对现有低质绿地进行改造,增加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调蓄和净化城市雨水径流,提高入江水质;减少维护多,生态效益低的园林植物,构建乡土植物群落,增加公园生物多样性。
▲东阳江下游城市台地段断面图
立体连续,开放自由
沿东阳江布置慢行交通系统,骑行道沿江边贯穿联通,江心岛链上连接两岸的”双溪飞虹“景观桥让人们享受美丽江景同时,也成为当地地标性景观,步行道交织与生态湿地泡与树岛之间,共同构成慢行网络。
▲东阳江滨江慢行网络图
▲东阳江“双溪飞虹”人视效果图
▲东阳江滨江绿道效果图
▲东阳江滨江湿地效果图
https://mp.weixin.qq.com/s/8FzWRraXVZ3Qfk3dma_4x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