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2019届本科毕业作品展——城市设计学院·创意城市

发布时间:2019-06-28      阅读量:21815次     

  创意城市
  陈设艺术品设计工作室
  邓正榆
  《别"样"纷呈》
  作品通过提取传统扎染纹样与运用几何形态元素,重新设计配色来完成的一些列色彩纷呈的家居陈设艺术品。
  高梦琦
  《山海隔》
  此作品是我心中对山海这一概念的具象化,就像山水画中的留白概念着墨为山,留白为水。
  黄婉娴
  《花屏》
  以传统花窗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将其审美情景引进室内空间,通过镜面扇窗自由旋转开合的遮掩透漏,以不同的角度穿过尺幅之窗,在光与影、虚与实、隔与透之间,享受变化无穷的感官体验。
  黄玉琦
  《漆佛》
  以布为胎和漆结合,塑造一尊佛形的漆器,使观者感受到佛的智慧与境界,而又无法真实触摸到实体。
  来晨
  《集成》
  以多种渐变色的电子讯号元素沉浸于如蝉翼一般的透明胶片中。给人以虚幻、沉静、多姿多彩的视觉感受,呈现电子讯号的诗意空间。朦胧感与工业感并存正是胶片材料的奇妙之处。
  李志青
  《盛与容》
  传统红绿彩工艺与陈设艺术的结合。旨在将此工艺的装饰特点表现到极致,再现红绿彩本质的质朴与洒脱,用点线面去构成生活和自给人的纯粹感受。同时贯彻“物尽其用”的观点让红绿彩融入当代生活。
  彭聪颖
  《人造镭射行星096》
  我试图建立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形态,像一颗质量守恒的行星,在多面镭射结构中变幻出无限的视觉表现力。
  汪蕊
  《玩球的狗》
  狗狗是出现在我生命里的小天使,它们欢快又可爱,把我的心像玩具球一样偷偷叼走。
  熊中兴
  《HULU》
  在陈设艺术品设计理念上以葫芦这一传统吉祥符号为切入点,师法自然,塑造与绘画出动植物最美的形态。
  杨今
  《籽曰》
  尝试以石榴籽的平面化排列表达石榴的抽象含义:成熟、丰满、诱惑以及多子、幸福和睦等美好意向。
  张晶晶
  《叠山绣意》
  作品将苏绣这一传统技艺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在陈设艺术品上,由欧根纱与真丝绣线绣制而成,堆叠出山间的意境美。
  张世强
  《伊》
  历代文人对梅花都有一种近乎病态的钟爱,梅之瘦骨之风姿皆令人感动。暗香疏影,梅似佳人,倚东风,一笑嫣然。
  张晏词
  《伦·脊》
  维号斯言,有伦有脊。
  《小雅·正月》
  赵海瑞
  《白·桦》
  以大兴安岭地区白桦树为创作原型,结合当代的设计语言进行艺术品设计。作品宁静自然,和谐高雅的气质适用于新中式现代陈设空间中,提升空间格调。
  金属工艺工作室
  禤志聪
  《Amour secret》
  将“暗恋”进行形象化与具体化设计,从关于暗恋的记忆开始入手,分成三个循序渐进的情感过程。在我的设计中,我的材料选择是基于首饰与工艺需求,情感的表达和体现主要来源的首饰的形态、动态、颜色以及质感。
  杨璇
  《黑与》
  这是一组以煤精为主要材料,以我和煤精的故事为线索创作的一套首饰。首饰总分为三个系列:游戏,零食,家乡。
  煤精是煤炭的伴生物,可以燃烧,但是不会掉色,它比煤炭更轻,有着像玉一样的硬度与质感,也被称作煤玉。
  王艺棋
  《伴》
  我把对狗狗的情感融入到花卉之中,我选取了几种干花形态将狗毛运用其中,结合金属工艺制作成可以佩戴的首饰,因为首饰本身与人之间存在联系,更有相伴之意。最后将首饰以插花的方式呈现,给予观者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丁晓雨
  《Infect》
  以桌面游戏为表现形式,通过棋子及玩法的设计,表现对偏见和歧视的看法。通过文字说明书让人接触或融入我所创作的文字环境,再以文字内容来体现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对群体差异影响偏见的看法、对歧视的反讽和自省。
  王瑾瑜
  《LostBeauty——Amazonian》
  以“拟态成花/叶”为主要元素,铜片浮雕和珐琅为主要制作工艺,将绝对女权主义部族物化为螳螂,来表现褪色、凋谢的过程,以此表达绝对女权至上是偏激、脆弱、与时代发展脱节的文化,表面华丽无法掩盖内里的衰败。
  史庭瑄
  《修罗之音》
  我的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佛教的地狱图,我认为人性是恶的,后天的教育及行为规范会对人性产生约束作用,但是人总是通过伤害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宗教即是在精神方面对人的行为产生约束。
  管晓慧
  《魇·语》
  以“眼睛”作为此次设计的主要元素,每一件作品都是一道梦境,代表着各种情绪在夜间的释放。像“记忆”、“解脱”和“揭幕”这样的标题暗示着,除了自我和其他之外,还应该探索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界限空间。
  唐香荟
  《Amour secret》
  对于含义的重新定义,表达自己对隐藏保护的概念,是属于自己的安全区。
  唐汝佐
  《蔓延》
  霉菌疯狂蔓延使食物萎靡甚至死亡,这些变化跟生活中谣言传播相似。作品表达在当下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谣言滋长,如同霉菌,一旦蔓延开来,使人压抑窒息。
  李文飞
  《相煎何太急》
  人类与动物本应和谐的在地球上共处,但人类的肆意捕杀,破坏栖息地等原因导致动物的生存状态不断受到威胁。同时人类之间的战争也在频繁发生,导致生灵涂炭。正如曹植诗中所说“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固通过受伤害的动物拿起人类战争所使用的武器对人类进行反击与报复,表达动物对于人类所做行为的不满以及发泄,从而更加深层次发掘出人类对于残害动物以及发动战争等一系列行为的反思与自责。
  蔡紫璞
  《地衣》
  我的老家有很多绿色植物,千奇百状的绿色植物给人无限遐想,尤其是各色各样的地衣。地衣生活在无污染的环境,一些无人、无工业生产的地方是它们的天堂。其中,有一种叶状地衣和家乡的九寨沟五彩瑶池有着相似的形态,有一种流线型的美。我想做出地衣的形态,也有着瑶池的五彩缤纷。
  谷一鸣
  《骨》
  海洋里的塑料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分解成微小的粒子这些塑料微粒对海洋生物来说是致命的。在最终的作品中,我选用了打磨后的彩色塑料颗粒,我希望将这些颗粒如同宝石一般镶嵌在银质的框架之中,这些塑料颗粒所代表的负面影响和其光鲜亮丽的外表形成强烈的冲突。作为参与制造污染同时又深受其害的个体。引发人们对自身生存现状和环境问题的思考。
  陶瓷设计工作室
  汪孟江
  《石非石》
  山是山,石是石,水是水。山非山,石非石,水非水。山还是山,石还是石,水还是水。
  金勋
  《生》
  用陶瓷以及综合材料复刻17世纪荷兰静物画的场景,我选择了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器物,用这种方式能拉近历史与当下的距离,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胡子秋
  《创造》
  针雕作为一种娱乐玩具本身就有着很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陶瓷这种材料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针雕这一现代玩具有着鲜明的对比,本身就很有趣.有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新旧的融合,经典与现代的结合。
  蔡晨
  《倒置》
  艺术作为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伴随人类到现在的,它在各个时期都依托当下社会发展的语境与整体社会生产条件,艺术是一条贯穿的线,人类发展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进程,艺术都像丝带一样贯穿始终。我不认为有些时期的艺术是倒退。艺术是人们抽离当下,对各种问题的反思,质疑和预见。
  贺莞婷
  《视·界》
  通过同一图形相互对立的结构,以及具有复古回忆性的渐变的粗糙的肌理效果,在平面和立体、虚拟和现实转换,形成微妙的视错觉。表达对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焦虑和反思。
  孙帅帅
  《仪》
  从传统道家文化中吸取元素,以传统图案重新解构的方式在现代与传统中寻找平衡,运用三维装饰手法,用金水在乌金釉表面进行描金,营造出富丽与神秘的文化氛围。
  汤采薇
  《春生半熟》
  纯手工拉坯是我选择探索自然之道,表达真诚的理想方式。
  所有茶杯的器型由传统衍生而得,但材料上糅合色泥,修整时保留其纹路,且胎体没有施釉,通过手工打磨抛光,从而将质朴的手工感与女孩心思的柔嫩展现出来。同时当中穿插了几件从市面上购得的传统茶杯,可观其异同之处。
  王方言
  《无题》
  在压缩的空间内用真与假的交织营造了一个老旧的、似是而非的场景。它被遗忘,也正在被发现。
  吴锦隆
  《全手工紫砂壶青铜系列》
  出于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制作的热爱,我的毕业创作选择了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在工业社会发展当下,手工艺的意义被重新定义和诠释,它可以让人们停下急躁的脚步,体验生活,品味生活,在朴素的生活中发现美,我的灵感来源于青铜器,青铜器的造型从古自今一直引领着我们对器物的审美,通过研究和理解去感受青铜器中发现最质朴的造型语言。
  许双双
  《野有春天》
  作品目的是记录生活里的情感体验,致敬生活!粘土有记忆,你每一次的情绪起伏它都会记住。我用双手与粘土共舞,不同的创作方式呈现的肌理和体量是我的热爱和抗拒。我相信感情的错综复杂总会让你我有一处共鸣。
  叶昵蘋
  《走马灯在舞蹈》
  脑海中呼啸而过的韵律,大片的色彩侵蚀眼球与思绪,有意义的与无意义的交织在一起。混乱在舞蹈,嚣张而绚烂。像脑海里三秒而逝的走马灯,飞一般的闪烁着或许忘记的回忆。大量的尝试使我失去控制。秩序与混乱之中或许蕴含着我的个人情感,或许只是单纯的实验产物。漫长的制作周期,不同阶段的作品受到不同时段的思维所影响。好像随着乐曲舞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音乐,不同的舞姿。一直在舞。
  于彤
  《WhaleFall》
  尘归尘,土归土。我们依靠尘土而生,最终又归为尘土。生命的本质就是循环,没有绝对的出生与消亡。以切尔诺贝这样一个逐渐被大自然回收的“人类的死城”为背景,利用身边可发生变质、腐烂等现成品,抛开偏见了解他们发生的过程,欣赏物质与生命循环的别样的魅力,同时也带给我们有关自身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一些思考。
  袁冰
  《拟现》
  作品拟现通过将虚拟世界的游戏感和不同维度的视错觉延伸到餐具设计中来,创造个性化的物质产品。
  家居设计工作室
  陈镔
  《圈椅新解》
  运用后现代的思维和方法,在了解了圈椅的基本结构后对传统中式圈椅进行改造。通过将圈椅的双扶手造型改作单扶手造型,打破原来圈椅“正襟危坐”的使用方式。同时在配色上也运用了更有视觉冲击力的色彩,与传统造型形成强烈对比。希望通过在传统形式上开的一个小玩笑,让圈椅能以不一样的角度呈现给大众,为传统形式给人带来的刻板印象注入一点活力,使历史形式被更广泛的大众所接受。
  史英杰
  《A CHANGING SCREEN变屏》
  你到底是几个家具?
  no!我是你们的集合体!
  彭鹏
  《室有荷华》
  我喜欢原始干净未经雕琢的自然《诗经》中说“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荷”与“和”同音,荷叶寓意如意吉祥,于是我从中获得灵感,设计了《室有荷华》系列家具,人与自然共生、相通。家具不只是简单的几何形体罗列和满足使用功能上的基本需求,它可以是有“生命力”的一种存在,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温度”和“情感”,我希望设计出这样的家具,让家更贴近自然。
  崔嗣振
  《SCREWWW》
  这是一款名为“SCREWWW”的家居产品。通过螺旋体与平面的简单穿插,不但可以达到固定平面的作用,而且可通过旋转螺旋体升降平面,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台面的高度。“SCREWWW”意为扭动,亦有螺旋体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个名字表现使用产品时的动态,重复的“W”亦还原了螺旋体的造型特点。
  陈世豪
  《CAMEL驼式边桌》
  这是一款具有瑜伽健身功能的家具,既可以作为家具边桌供日常使用,又可以充当瑜伽“骆驼式”体式练习中的辅具。作者希望以一物多用的设计形式为当下家用健身器材“吃灰”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同时也将瑜伽运动更为贴近居家生活。
  刘潇健
  《新GONATT》
  婴儿床存在使用周期短、浪费高的问题,此作品对宜家GONATT婴儿床进行改造设计,对其切割后增加结构使其变成两个沙发。通过改变它的使用用途延长婴儿床的使用寿命,减少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刘永烨
  《Geometry》
  该作品基于我国当前贫困地区和农村偏远地区托幼机构的现状,以“实题虚做”的方式为其设计一系列模块化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模块化家具。旨在为提升贫困和农村偏远地区托幼机构环境质量提供探索性解决方案。
  何瞳瑶
  《小吃摊2.0》
  “小吃摊2.0”是我对于移动式便携厨房的一次尝试,以小吃摊为原型,使其保留原有的便捷、可移动、储物、烹饪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厨房特点,进行设计制作,想要改变人们对于其原本“脏乱差”印象,使其变的更加体面合理。
  曾静之
  《Be Water》
  “Empty your mind,be formless,shapeless,like water.Now you put water into a cup,it becomes the cup.You put water into a bottle,it becomes the bottle.You put it into a teapot,it becomes the teapot.Now,water can flow,or it can crash.Be water,my friend…"
  陈煜
  《Roly-Poly》
  Roly-Poly是一系列情感化儿童互动坐具,它们的灵感来源于过去的经历和感受,承载着我们的童年记忆。坐具外观模仿不同动物的形态,通过内部结构的连接产生动作,模仿人或动物的姿势与行为,成为儿童可以互动游戏的玩伴。
  方辰
  《有夏之兴》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韩非子.说疑》
  戚德勇
  《机巧相册》
  “机巧”的含义是巧妙的机械结构。将三面翻广告牌这种大型的装置进行优化创新重组,变成新的联动艺术小装置,以此来拓展其在应用功能上的广泛性和可能性。整体的构成是各个装置模块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装组合,六组模块进一步组合为一个整体来实现完整功能的扩展和叠加。其三面转动体的结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自由更换图片,其呈现的画面内容在针对不同人群时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选择,具有一定的可玩性、趣味性、实用性。
  新工艺产品设计工作室
  孙悦
  《何忧之有?》
  何忧之有?--有何忧之?人生而为乐,人为何有忧。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产品让女性能在现代繁杂的生活中重拾生活的雅趣,予一席净地。
  陈玮丽
  《男女之像》
  男女心理和行为间差异可能造成对于同一产品中存在不同感受和使用行为。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洞察男女两性间对于产品的不同心理状态与需求,以及如何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上如何使得两性间的差异和需求显象化。
  常毅男
  《一场平局》
  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探讨人与产品间的交互与人际关系博弈的现实联系,如何以人与人的关系映射到产品中,寻找不同关系的相处平衡点,并以此主导产品的设计方法论,涉及其外观造型到交互方式等方面。四件作品分别为:夫妻关系、合作关系、与自己的关系和父母与子女关系。
  向往
  《身体·容器》
  通过叠加物体寓意的方法,选取身体器官的元素,再现我对当下生活在的一些体验,表达我的反思。
  陈汝婷
  《寸阴尺璧》
  寸阴尺璧这个词是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径尺的璧玉还要珍贵。
  作品以四件分别命名为“寸”、“阴”、“尺”、“璧”的文房用具为设计载体,结合螺钿工艺表达对时间状态及规律的一些理解,展现螺钿工艺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肖燕松
  《竹艺》
  《杆》:插杆形式的落地灯,可插于花盆或者小花园的土壤之中。落地灯不仅可以照明,结合竹竿的插入形式能够很好的引导植物的生长路线。
  《筏》:将面包馒头或者饼干等饲料置于竹筏上,在灯光下可以观赏鱼儿争相吃食的过程推动竹筏的前行的景象。
  《巢》:这是一个吊灯,挂在自家花园、公园等场景。吊灯除了给人提供照明功能,所产生的热量结合竹编的设计还能给鸟儿筑巢取暖。
  倪峻朗
  《零》
  将“正、负、零”三者关系带入到产品当中,以零为出发点,通过“正”——向“前”看产品功能以及“负”向后看产品功能,将产品的功能分解并重新组合。
  邓晓昨
  《一点》
  最少的改变,保留产品的基本功能,来表现产品发展多样化的可能性。这种“最小”的设计,代表着一种限定与约束,从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小的习惯出发,来对人们进行一定的“限定,”从而呈现出问题,让人们注意到问题所在。
  家居产品设计专业
  刘雯雯
  《第二生命》
  倒锅人对废铝制品进行回收并二次加工,使其重获新生。所制作的又是生活化的器具,这种传统的回收再生的循环系统引起了我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思考。
  越来越多的物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物,我们渐渐丧失了尊重与留恋,换来的是极其简单的置换或者丢弃。
  无论产品多耐用都会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天,因此,任何不能被自然降解的产品都能回归到现代回收系统中被重新利用,融入到其他有价值的产品中去,是我们新的义务。
  高齐
  《无题》
  墙,常被直白的考虑如何被装饰,如何衬出其他事物。而墙本身又有着太多象征,它极其直观却无法直观。作品《无题》就是以这一现象为出发点,将光源藏在墙的内部,改变光与墙的关系,以静谧、藏匿的审美角度探索空间与光,整套方法像是提供一张白纸,一块屏幕一样,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作品《无题-1》中隐藏在洁白的墙面内部示意方向的动态光点既是系列之下的衍生。
  曾阅迪
  《成玉BECOME JADE》
  在对岫岩县玉文化及玉雕工艺的大量背景调研与材料试验后,筛选了在调研过程中拍摄的大量照片,选择了矿山,拱桥,烟囱,运输带四个形象进行简化,产生了五个几何实体,试图打破传统设计思维中从功能角度出发的设计制作观念,在工艺与材料上选择了岫岩县特有的“非遗”传统玉雕工艺“素活”和岫岩县产量最大且废料产出量也很大的“甲翠”玉石材料,几个作品的材料也是通过长时间在废石场挑选后决定的。
  玉器设计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都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这正是玉器产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所在,是其他材料和工艺所不具备的。希望使用者可以通过这一作品感受到玉石材料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体会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记忆与情感。
  陈春峰
  《宋椅》
  以承袭了宋式家具梁架结构较好的明式家具四出头官帽椅的制式为基础,用宋代文人字画中对家具的审美视角进行当代诠释,造出的家具清刚而体胖(pan),是气度和实用性的融合展现。
  豆梓
  如今绝大多数传统手工艺品失去了原有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价值,只能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品收藏或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当它们逐渐退出日常生活品的队列,也意味着将被渐渐遗忘。
  拟一个气味品牌《存手艺》,将传统手工艺的味道提取,制成各种日常用气味产品,尝试一次传统手工艺与商品市场经济时代的温柔触碰,为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的存续发展提供一个新可能。
  符玉
  《共感》
  从躯体化症状患者视角出发,以呼吸频率测量情绪的方法,将使用者的情绪外化成随身包,运用手机APP收集情绪数据并向包内装置发送运动指令,通过不同情绪特定的仿生运动,来提醒使用者自身的情绪变化,达到减少躯体症状发生的效果。包内装置开启后,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它会跟随你的呼吸进行“呼吸”,整个包包就如同生长在你身体之外的一个器官,随“心”而动。
  高爱文
  《疙瘩花开一瞬间》
  从美丽的疙瘩花到精美的扎染作品之间有着更为有魅力的一瞬间,但又常常被人忽视。设计师通过结构的运用和灯光的加入,将这一瞬间的美变成了永恒的美。
  何春芳
  《三合椅》
  中国传统竹制器具的衰减及被替代和竹匠手艺的日渐式微及竹原材的功用缺失和长期处于“无用”状态。作者试以一个村落作为切片尝试研究广义及普遍性的乡村竹器发展状态及去向,并试图发现其新的可能性及可行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黄羽
  《革生系列》
  此作品是采用环保仿皮革材料为广绣提供新载体,同时以广绣艺术语言呼吁人们用其他材质及手段代替野生动物皮革的反思性设计。
  赖星睿
  假设将时光后推至9102年,并以“未来人”的视角考察当下中国城市的面貌——今日的高楼均已沦为废墟——那时的人们将会以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现今所生活的这片土地呢?本作品通过将自身置于未来的方式,对当下进行考古——我将来自于燕郊两处遗址的出土物进行归类、整理与研究,并以博物馆的形式将其陈列于其中,使其从垃圾转化为“经典”,形成一种另类的反差,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看待当下的新视角,重新思考当下中国的城市化与拆迁现象。但结论究竟是什么并不该由我提出,因为它们存在于每一位观者的心中。
  李亮
  《环》
  作者提取了传统竹制鸟笼工艺中的“圈”和竹材的弹性等特点,通过传感技术来实现交互,结合了现代生活理念和审美趣味,设计了具有全新使用方式的日常照明产品,并以此来探索传统工艺和自然材料在现代技术及现代城市生活语境下的延续、生存和发展的具体方式。
  产品使用方法:使用者通过按压上层竹片,由于竹子的韧性和弹性特点竹片受力后弯曲,松手后压力消失,竹片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使用者通过操作整个过程来实现控制灯的开关和亮暗。
  李雨桑
  《暖局》
  如果把人类的群体性心理需求比作温度的话,那么开展社交活动正是人们相互取暖的过程。暖局是一套聚点式的取暖坐具,取暖规则是一人入座,无法获取温度,多人入座才可获取温度,人数越多温度越高。希望产品带给使用者身体升温的同时,也带去其情谊上的升温。
  刘瑞津
  《Wizard Pothook》
  该产品是一款硅胶材质的吸盘式挂钩,共有十一款不同的颜色,分为紫色、红色、黑白灰三个色系。具体的形态来源于作者本人所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中的小巫师形象,充满童真童趣。
  马婧阳
  《Linker/连接者》
  你是否还记得在母亲腿上“滑滑梯”,在父亲支起的身体下“钻山洞”的日子呐?亲子之间的身体互动能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存在。生活中,身体总是作为被支撑、被服务的对象。但身体不仅是享受者,也是创造者。当身体进入作品中时,肢体的互动触发有趣的感知。在这个由身体支撑、塑造出的空间里,孩子在父母的身侧挤过、穿过孔洞与父母拥抱、钻出来亲吻彼此……他们构建着彼此更亲密的联接,编织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申思苑
  探讨一对恋人该如何对抗生活中时刻存在的分离,并最终向终极分离——死亡延伸。作品由一个时钟与两个感应装置组成。时钟的运转模式分为两个阶段,在恋人们生命结束之前,两人在一起的时刻,钟的指针走动并记录在一起的时间量,两人分开时则停止走动。恋人们生命结束之后,时钟开始倒转,直至将两人在第一阶段积累的时间量完全消耗,则时钟进入永恒的停走状态。钟的表盘是月球正面照片进行数字化映射之后形成的三维形态,月亮带有永恒的时间属性,象征自然,且被观赏。指针象征人类的毛发,取自生命。毛发在凹凸的表盘上转动,指向具有随机性和去单位化,象征恋人们对时间颇具情绪化的感知。
  王杰
  《香·暖·竹》
  “香”:传统竹编熏笼用于熏香衣物。“暖”:竹子有着作为天然材料的温暖。设计作品为衣架,可旋转的框结构增加了搭放衣物的空间,作品底部有传统熏笼形式为衣物熏香。现代生产下的标准化加工和手工的结合,用天然竹材的不同加工工艺,构成不同于传统的新的结合方式。
  王曼樾
  《感官餐具》
  “食色,性也”“饮食者,天理也”。进食是每个人每一天都必不可少的行为,也是唯一需要全方位调动五感来参与其中的艺术行为。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素食作为一种健康观念正在被人们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接受,素食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医者将道教的养生素食去神秘化之后就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接触。早在宋朝,素食馆就牢牢抓住了老百姓对肉食欲望的心理,从口感、味道、外观等方面将素食仿荤,带给人们食荤的感官体验,使得在荤素饮食文化下的大众更多的愿意去接受素食,这种心理中也许掺杂着时代因素,但在当今社会,仿荤菜对素食食材的深度加工和我们想在素食中获得最大程度健康的诉求相悖。
  王伟
  《拜拜包系列》
  作品讨论泉州祭拜仪式这一民俗文化的语言转换。与当代“潮”的概念接轨,提出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将老奶奶们“设计”的拜拜包重新设计。
  谢臻
  《包装》
  废旧物品处理的困扰引起了我对旧物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旧物除了基本的使用价值外也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旧物作为“新”材料的运用相比传统意义的材料也更具有故事性和生活性。我用有序的方式对人们日常产生却很容易随手丢弃的废旧包装进行收集、记录和编织。它们看似是普通又无用的生活旧物,却也是复杂而真实的生活记录。
  张丰翼
  《窄床》
  过度消费带来的戒断体验让人叫苦不迭,剁手吃土更是为自己所下的最后通牒。如何才能平衡物欲追求与收入水平呢?不必担心,照顾到您经济条件有限,调整尺寸,就可以获得同等的舒适享受。即便是床这种私人用具,调整到纤长到尺度,亦可以为您妆点庸常生活。
  张立强
  《一石,两语》
  《一石,两语》设计作品旨在以文房绘画用品作为载体,将石材本体的自然观感结合传统的石雕加工工艺与现代工业加工工艺融合到同一件物品之中,在实现其具体实用功能的同时,让使用者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价值,端石观砚、研墨绘色、收纳放置的使用过程也给传统的绘画方式增添几分仪式感。
  张天博
  《组合柳柜》
  柳编作为山东的传统手工艺,当传统陪嫁的柳编笸箩筐不再适合现代的生活,如何用更能让人接受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种特殊的陪嫁习俗,把现代设计和传统的嫁妆相结合,让嫁妆得到它应有的重视。
  用几个造型相近的柳编收纳筐组成一组可以叠加的矮柜,外形近似葫芦,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层数,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分开单独使用。
  张文婷
  《重塑》
  将旧毛衣拆解通过机器加工将其变成单一形态的毛线套,是一种重塑。曾经红极一时的偶像明星重新以练习生的身份出发参加选秀节目,也是一种重塑。
  赵洁
  《优质假脸》
  由脸基尼作为出发点自娱自乐,缓解自我怀疑及自我否定的性格缺陷。
  赵若晨
  《“无从下口”》
  如果,刀叉碗筷全都不是现在的样子,吃东西会不会有其他可能?这一系列看上去不像是餐具的“食器”,让人“无从下口”。共同挑战“进食”这件事,重新考虑食物、餐具与我们的关系,探索一下新的“食”生活方式。
  赵旋汝
  《∅》
  传统的蜡染所给人的感受是质朴的,单一深沉的的色彩,繁复的纹样本身与现代家居设计风格似乎格格不入,但是恰恰是这种毫无关联的矛盾性,就是对于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一种大胆的尝试。将这种朴实的技艺所传达的感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今复杂的社会关系,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使现代人疲于奔波,而苗家人那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恰恰是城市人所缺失的。灯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并不想仅仅是设计一款传统灯具。将灯具与屏风相结合,也是作为功能性的一种融合,随着光线的变化,人们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与环境进行对话。
  朱仪丹
  《The Lightness of being》
  小时候,我怕自己太瘦变成风筝飘走。长大后,我做梦都想着自己能瘦的像风筝一样轻,可是我却真的无法承受这份太轻的,漂浮着的生命……身体就像是没有线牵起的风筝,不过是生命的实体部分,总有它可以承受的和自己应该有或者想要有的样子。
  安子震
  《Re primordial—当代原始造物》
  通过新型粘土材料设计的一组家具,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家具进行重复塑形,表达一种艺术语言上的“去工业化”的乌托邦式构想.
  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产业化研究教研室)
  伊琨
  《回忆》
  此作品以玩具作为回忆的载体,将为回忆与家居产品相结合。将玩具放入“记忆泡泡”中,产品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回忆不同而呈现不同视觉感受。通过承载回忆的玩具引导人们回想起过去的美好瞬间,使人们在紧张、疲惫的生活中感受到温暖和情感上的寄托。
  陈诗杰
  《再生皮试验及设计》
  在全球大生产的皮革产业中,不可避免有大量皮革废料出现,而通过回收废料并将其制成“再生皮”重新投入市场,使得皮革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再生皮无与伦比的质感、良好的坚韧度与加工适应性等多种材质属性,使其在家居制造产业中愈加重要。那么如何让再生皮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家居生活中成为了我毕业设计研究的主方向。通过对材料的试验与探索,针对延展性与可塑造性,对其进行了符合瓦楞受力原理的结构设计,使单薄的再生皮在立体空间得以承重,而产品可拆卸的特点,让它可以通过卷曲的方式进行收纳,从而达到轻便可携带的目的。通过不断改良再生皮产品的生产工艺与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有的材料质感与视觉美感,同时,让再生皮产品体现出了良好的亲和力。
  陈相锦
  《三体》
  家居产品从传统的定义概念上来说即是一切有关人们居住相关的各种生活产品。那在视觉层面上来讲,未来家居产品可以有不同层面的突破性概念。家居产品脱离单一的产品属性,从时间空间与视觉艺术层面重新审视家居产品,就会使家居产品具备多重身份。这种特性增加了家居产品的附加值,模糊了其作为产品与艺术之间的边界感,可以寻求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定位。同时通过对时代背景的分析与反思,以及家居产品所处的时代要求,从产品的视觉层面及艺术性表达作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结合家居产品与时间、空间、雕塑艺术的关系,探索在视觉层面未来家居产品设计的新走向,为未来家居产品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
  董哲宏
  《棋·聚》
  本作品是对老年人群日常的社会生活进行研究后,以棋局为出发点,探寻其中的设计方向,在研究过程中,了解到老年人聚在一起下棋,并不是在乎棋局的输赢结果,而是享受棋局过程的热闹,通过更多参与者(玩棋者与观棋者)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生活的交流介质,以达到心理与生理的慰藉。我希望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探究社会现象,所以作品从适老性的角度,以一个小小的棋局着手进行设计思考与尝试,通过对老年人群的深度需求分析,改善社区环境的功能回馈,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满意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付廷栋
  《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是身体感知的游园体验,是人与人、人与空间、人与材质的对话。藤与玉两种材料在“游园”概念下得以融合,藤材柔韧、连贯、生动,形成太湖石风骨;碧玉细腻、柔滑、温凉,依附于“山石”之上,化为青苔。落座石中,休憩、辗转,不经意间触碰到“灵隐青苔”的存在,仿若游园惊梦。
  甘子豪
  《Drunk》
  利用拼木工艺将5种不同的木材拼合而成,依靠实木本身的密度差,制造一种倾斜,视觉上呈现出“醉”的状态,所谓“人未醉,物自醉。”而在人的使用之后,又归回原位,一桌一椅,自饮自酌,怡然自乐。
  葛昱辰
  《书屋》
  让小空间内生活的人也可以拥有一间专属“小书房”,给使用者营造一个被书籍包裹的小空间,以书为“建材”,给阅读者建造一隅净地。
  关源森
  《保存与唤醒》
  《保存与唤醒》是为SOHO设计师提供的一组可让设计师灵活支配工作面板与功能区域的桌面,“保存”状态下是一个半封闭的供人储物收纳的柜子,当设计师办公时可将其打开,结合自己所需,“唤醒”并搭配工作面板与工作配件,达到理想的桌面使用状态。
  关则威
  《静·阅》
  《静•阅》是一把为方便年轻人阅读而设计的藤椅。藤家居产品总被贴上“中老年”的标签,基于市场带有特殊标签的藤家居产品现状,从市场层面开拓当代消费主力军——年轻人的市场,特别是处于就业过渡期的年轻人:岗位考级、各类资格证考试等家居阅读以及闲暇时间放松休闲,让用户在相对“静”的环境中阅读或者休闲。从技术层面减少工艺师的产品制作参与与简化线条,同时结合藤“轻”的特质,降低生产成本,也更方便用户搬运。
  郝书言
  《一片/ONE PIECE》
  通过研究现今市场上出现的塑料种类和成型方式。针对其优缺点和材料特性,设计并实现了基于传统加工的新型加工方式。利用可回收布料和可回收快速降解的聚乳酸两种材料进行热塑模压。
  该方式不仅削弱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用户和设计者提供了新形态加工的可能性以及不同的肌理质感所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以及在加工甚至设计领域用户的参与度提高的可能性。
  运用烘箱加热后用模具固定,可以令其拥有不同强度、厚度和形态的变化,这样固化后的作品便拥有了不同的表情与形态。
  胡夏莎丽
  《N’F No.1》
  对家具产品皮肤肌理进行研究,学习对比各种玻璃表面材料处理方式,用新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玻璃材料进行表皮处理,让色彩单一的透明玻璃从不同视角散发绚烂光彩,丰富其材料语言。配合几何形的视错觉图案,让产品外观冷静又不失活力,给人带来新颖的视觉体验,让家具这一物体在空间中跳脱出来成为产品与人与空间互动连接的媒介,希望人们对产品形式美感能产生更大共鸣。
  霍婉婷
  《GRATING SPACE》
  光栅画所展现的立体与动态成像,能够给人带来奇妙的视觉体验,设计者试图打破常态,实现光栅材料从二维到三维形态的转变,以及运用立体印刷术改变传统的艺术性,最终落实到功能,构成一个光栅家居空间,带给人们全新的体验感。
  金熠
  《INFINITE》
  INFINITE原意无限量、多变化的;利用模块化在产品中应用,达到儿童动手搭建适合自己的家居用品,实现玩具与儿童家具的转换,同时通过在搭建中的无限变化,满足产品在功能性、娱乐性、空间性的延展。
  康健
  《鞋尖上的芭蕾》
  通过优化家具的功能实现人性化的设计,以家具中的机械联动结构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而使得家具能够配合使用者的行为随之运动。通过对人的行为规律以及使用环境的调研,设计出了一款可以与使用者进行交互的鞋柜。
  当人坐下的同时,鞋架会与鞋一起旋转并靠向使用者,方便使用者拿鞋换鞋的同时也是与人沟通互动的过程。鞋架旋转的过程中鞋尖划过的轨迹犹如芭蕾舞者跳动的舞姿,希望可以为单身公寓居住者孤单寂寞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丝温馨与体贴。
  李金秋
  《BOX》
  通过鱼缸上不同肌理的表现,将鱼儿在鱼缸里的变形动态进行瞬间“凝固”,动态的呈现方式更容易让使用者对细微的变化进行关注,并且相对有趣,形式美感更加强烈;使用者会从视觉引发思考,使得家具更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使得设计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会感到意想不到的温度;并且使用者可能会与鱼儿进行一定的互动。
  李叔秦
  《轻听》
  《轻听》这个作品希望通过将治愈系元素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忙碌疲惫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在无形中有效率的得到情感的慰藉和压力的释放。作品以充气沙发的形式呈现,通过结构的设计来使用户感受充气空间中的白噪音,并且感受在手机播放AMSR音频中通过充气空间空气共振形成了立体音效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人的体重产生的挤压和空气的运动,会带给用户一些包裹感,也使用户和产品产生互动,使用户在普通的休息中得到治愈,缓解负面情绪。
  李鑫茹
  《“内”与“外”》
  马克思说“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社会关系复杂多变,那么人也绝不可能是单纯的,独一的。我们每天以不同的人设,出现在不同的世界里,面对不同的NPC,表达着不同的喜怒哀乐。这是人的多面性的体现,也恰恰是人生之精彩所在。
  每个产品都具有内外两个空间,这两个产品的“外”空间均代表日常状态下的自己,产品的“内”空间则分别代表了自己的“过去”与“隐秘”。通过“内”“外”两个空间的互动,分别探讨“过去的自己”和“隐秘的自己”与日常生活状态下自己之间的关系。
  李雅玲
  《Double》
  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家居产品的形式也应该更丰富多元。这件作品在形式上使用了正反形态,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互动效果;在视觉上用皮革模拟了金属和鳞甲坚硬的质感,利用软包的工艺,在视觉和触觉上形成一种反差错觉。
  刘庆博
  《体·态》
  在我们周围存在无穷无尽的形态,它们可以在空间中进行叠加像是一个大的建筑群;又可以去逐步分化,像是一个个小的细胞结构。我们可以把一个最小的个体当作一个单元,它在空间上的表现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相互组合,像是万物生长,在大自然中表现出无穷无尽的形态。当把这些单元组合形式加入了人制定的规则中,那么它们组合得出的新形态是什么样的呢?这个规则在计算机运用中叫做算法。单元算法是人利用计算机在人制定的规则中去一步一步进行运算的,它的核心在于人的思考,最后生成的结果是为人服务的。它是人利用计算机对现实空间和物体体量关系的探索。
  刘钊君
  《条纹茶几》
  这是一款由正负形态推演而出的条纹茶几。从正负形结构进行分析,让其成为实现平面设计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媒介,以这个结构为切入点,实现一种新的玻璃与金属底座无连接件插接方式,并利用虚实条纹制造视觉层面的错视觉效果,让它在三维空间有二维的感觉,增加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欧阳平
  《前扶椅》
  取名前扶椅,是因为这个椅子在反坐时,双手搭在“靠背”上,手臂或者上半身一部分重量压在上面,这时椅背起到的正是扶手的作用,因此有了一个“前扶”的名字。设计的用意是去满足人向前靠坐这一类特殊的坐姿,让其靠的舒适,并同时兼顾了正常的坐姿。例如在人坐椅子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长时间的低头弯腰对身体的劳损过大,而反过来搭在椅子上抬头使用手机,从而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可以当一个正常的靠背椅去使用。
  阮思楠
  《依山》
  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对生活中人们日常行为的观察,对人们随手摆放的衣服引发思考,这样的行为动作真的是“坏”习惯吗。对此行为动作进行反思,归纳总结。
  王舒玉
  《皮克斯桌》
  由于对现有的存在方式进行质疑,对未知的世界的渴望。所以想要改变对既定事物的认知,打破传统的规律。人们习惯通过视觉来判断。所以用经典的皮克斯灯作为设计原型,通过结构改造。打破常规,把皮克斯灯成为皮克斯桌,桌高度可调节可桌可几。全身不锈钢制作,使用金属激光切割冷弯。与各种标准五金件,拼接打磨电镀,制作成本低,产业化程度高。
  王议璇
  《12》
  作品12,可以解释为一件屏风,两把椅子;亦或为一件家具的两种状态;其中都包含轮回命运的寓意。由于快生活节奏下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寻找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在家居产品中的体现与联系,最终由具有隔断含义和功能的屏风转换成可以提供人进行交流的两把椅子,家具功能切换的同时实现两种状态的转换,进而来表达隔断与联系的主题,引发思考。
  吴俊坡
  《无声的交流》
  通过椅背高度的调整改变使用状态以适应环境,在使用者需要专注时提供一个与外界短暂隔离的空间。
  徐凯
  《摇椅PLUS》
  这是一款可以与餐椅进行功能切换的摇椅,依靠后腿的旋转结构,让人在不离开摇椅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切换。以此解决摇椅功能单一、占地面积大、使用频率低的问题。
  徐樵歌
  《书窗》
  这是一款互动型书柜,在没有人靠近的时候,它似乎与寻常书柜没有区别,甚至找不到能够开柜门的把手。一旦有人靠近或者只是路过,它便会捕捉到人们的移动,并且缓缓转开格扇。朴素的柜门上出现镂空的中式窗花纹样,封闭的视线也变得通透。柜中存放的书籍在花纹空隙间若影若现,仿佛正透过某个书香门第院落的窗子看书房中的藏书。
  门把手也藏于镂空的花纹之间,轻来把手,柜门缓缓打开的同时格扇旋转内扣,形成半围合的空间供人们更私密安静的挑选和翻阅书籍。待人合上柜门离去后,格扇又回复出始的状态,等待下一个走进它的人......
  钟璐
  《充气打印#Ballon》
  随着数字制造的发展,计算机生成和快速制造技术的结合会使制造速率变得更加高效。通过技术革新,我们会有无穷的产品选择。数字化语言在未来会以怎样的形式进行表达?
  如果把扭气球师比喻成机器,那一定是台极快速的3D打印机。想象力是数据形态,节点弯折是参数。从点到线再到三维,快速的制造出立体的形态。通过分析空间打印和材料行为,我设想使⽤空间充气来解决新的形式和构造。同时与计算机生成技术结合,对未来家具的形式进行呈现。
  朱迪
  《tata回收成长计划》
  一款为儿童设计的厨余垃圾生态循环工具组,儿童可以将家庭产生的厨余垃圾放入软管道内,加入组合发酵菌并踩踏,经过二十天以上的发酵,即可由磨具挤出垃圾球,晾晒后可掩埋进花盆作为新的农作物养料,在一套循环过程中使儿童构建生态回收习惯和理念,使家庭生态在乐趣中有机循环。
  吴怡
  《SURROUND》
  将设计的突破口放在对坐具设计的方向性打破上,以此满足家庭起居空间边界模糊化后的新的功能形式需求,同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沙发坐具在客厅空间中扮演的角色。
  设计灵感来源于环行的星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空间中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方向。整体坐具由椭圆形的软包座面和弯曲的线性金属组成,同时球形的靠背及扶手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到不同位置,确保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坐。
  家居产品设计专业(趋势化研究教研室)
  淡雅兰
  《0Lab未来回收商店》
  “0”代表着回收系统在未来的无限可能,材料和技术的不断升级,让产品具有可回收利用的多重价值。0 Lab是一种全新的回收方式,进行分类回收的废旧家具不再是城市垃圾,而成为一种新的材料资源。可持续的系统性制造模式将回收材料进行重组再创造,将回收的家具作为原材料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再次出现在家中。在整个回收系统里,家具使用者变成了环保参与者和设计师。用更个性化、更智能化和更有参与感的方式给家具回收更多的可能性。
  林婧雯
  《Dolphin》
  在海洋活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海上安全已经不容忽视,而救援产品也应在浪潮之中做出改变。作品着眼于海洋灾难的首要威胁之中,首先传统救援产品的放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不合理性甚至致命性,作品的存放方式区别于传统,放置于甲板之下,灾难发生时船体倾覆,海水进入甲板空隙,作品产生浮力打破甲板散出,成为遇难者在海上触手可得的资源。并且在伦敦举行的讨论会中提供的数据表明,人在冰冷的海水中随时都有失温死亡的危险,所以在作品的中心反应区放置化学粉末,通过与水的接触反应产生热量;此反应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软管之后降温,在侧边的气囊中产生冷凝的淡水,以便遇难者补充水份。当更多的遇难者聚集在一起时,连接彼此拥有的作品单体,以产生更大的海上空间,成为等待救援的浮具,更是将所有遇难者凝聚在一起。
  吴志强
  《正是你在寻找的》
  《正是你在寻找的》是对城市公共座椅的再设计,设计采用低亮度整体性光源,部分替代常规照明,加入情感因素,运用灯光及冷暖变化,使座椅的位置和使用情况更直观,并通过“冷暖”转变,对使用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姜冉
  《幸福制造机》
  幸福制造机,通过设计虚构的设计方法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与当下社会背景在30年后的2049年可能孕育的新型家庭关系“这一话题抛出,作为90后,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有着只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因此我将子代与父代间复杂的亲子关系尽可能的抽离并极端化,叙述家庭关系可能的三大分支,并通过三样产品对应描述这三个虚构世界,将90后置入到30年后去想象与反思未来可能面对的父母养老问题与社会问题。
  姜亚茹
  《C·C》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居住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越来越注重室内环境的安全。室内环境的污染浓度远高于室外,无形的侵蚀着人们的身心健康。《C·C》的名字来源于两个英文单词“circleand clean”,及“循环”和“净化”。本作品从现实问题出发,从大自然中寻找智慧,将自然界中的生态循环系统的概念引入到室内产品中,结合水循环以及物质能量循环的概念,对室内环境起到净化、装饰、环保的作用。探索未来生态循环家居产品系统在室内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存在形式,也让人们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中,选择更加生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李柯锦
  《平行世界》
  当今世界举不胜举的物种被人类发现并圈养及驯化为宠物,仓鼠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渐渐进入人类的视野。仓鼠作为与人类不同类目的啮齿类动物,我们甚至无法判断自己朝夕相处的小宠物的心情与喜好。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居住在狭小笼子内的仓鼠并不适宜,笼内空间过小、天性无处施展以及隐私无法保护等种种问题都亟待解决。所以本作品希望能够提升宠物仓鼠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同时加深人类对于仓鼠各方面生活习性的了解,实现人类与仓鼠的良性交流。
  李舒阳
  《聚像》时间打印机设备,定位面对高压高心理疾病并发症潜在人群,接收分析整合用户生活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数据,将这些数据实体化,通过编程控制几何模型自动坐标生长等手法,转换为造型各异的可用物件。精确记录过去的生活质量细节和情绪波动的各种时间点,使用者通过端详自己过去时间生成的产物状态时反思过去的各种生活问题,通过造型心理学去引导使用者产生积极的生活观念,产品在未来社会大众心理的趋势化变化问题上有一定观念性和前瞻性,概念是对未来的预言,本质是人文关怀辅助性的交互产品。
  孙若颖
  《Hi》
  将社区内的公共座椅作为拟人化的对象进行再设计,使它们变为“有意志”生物,当用户彼此之间say“hi”时将被座椅识别,两把椅子将心领神会般地相互靠近,促进用户间友好行为的产生,为交流提供隐性契机。
  王海豹
  《谈纸之间》
  画室纸张浪费严重,由此出发,设计了一款用画室废纸做的画材盒及画具。整个作品是自己纯手工制作,取材源于画室废纸,表达材料源于画室并回归于画室。通过对废纸回收再设计,实现废纸的重新利用,减少了纸张浪费。
  陈司琪
  《Pillow Talk/枕边细语》
  脖颈下的臂弯,身后的温热气息,滋润颤动的睫毛,眸内朦胧的微光,肌肤之间的摩挲,枕边的低语呢喃…所有细微美妙的瞬间,动情迷人的片段,都是爱的馈赠品。
  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和“Form follows Function”(形式服从功能)的功能主义设计原则似乎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与我们每日相伴的产品可以不再只具备功能,可以是一个记忆符号,一种情感慰藉或是一段回忆的载体。Pillowtalk(枕边细语)是一个会呼吸的身体枕,一款为单身群体或异地恋人士设计的情感化设计产品。舒适柔软的手感,圆润柔和的身体曲线,让你在静谧的夜里感受被恋人环抱时的温暖美好,在它的一呼一吸之间沉入梦里的阴翳。
  宿仕腾
  《同异之境》
  在技术呈指数化发展的时代,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们在变革媒介技术的同时也被悬置于媒介技术营建的环境之中,这导致人们在“驯化”媒介的同时也被媒介“反向驯化”着。针对这种社会现象我尝试设计通过游戏的形式去营建一种语境,其中包含了人类、工具与环境三者之间交织的关系,玩家通过自己的操作所展开的剧情与设想的错位来唤醒人们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意识。
  曹紫烨
  《今话冠冕》
  秩序是每种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古代的等级秩序在建筑上有着鲜明的体现,比如“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是皇权九五之尊的一种外化表现。作品转化自清代不同等级建筑柱架结构一个开间的尺寸与结构关系,将其重新组合排列成具有现代化设计特点的建筑类玩具。
  屋脊上的神兽也是体现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标识,梁思成先生曾经评价道:“使本来极其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作品将此部分转化为现代产品的形式,重新带回人们的生活。
  杨杉
  《Abyss》
  在大探索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科技的辅助深入了解到更深层的海洋,发现更多的深海奇观。那当人类对海洋自然的感知不断加强时,人类文明是否会出现新的美学风格?由此从深海中提取元素进行创作。
  杨霄
  《隐形糖》
  你真的知道你每天“吃了”多少糖吗?糖类是自然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是维持我们运动的能量来源。可如果摄入过度的糖类,就会引起肥胖和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糖类有多种存在形式,很大部分的存在形式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些“隐形糖”导致我们每日的糖摄入量严重超标,影响到我们的健康。
  将“隐形糖”量化出来,并通过餐具的形式进行展示,希望引起人们对日常饮食中糖类问题的关注,更好的保护身体的健康。
  叶绿满山
  “元气源”物业是一家致力于鼓励居民积极管理运动状态的物业公司,为了给住民们构建积极运动的社群,步数可以作为一种流通的数据,交换四种社区内特殊的服务。
  每位住户都能够通过良好的运动习惯让我们的社区更加欣欣向荣,我们希望您与社区住户一起构建能每天为大家补给元气的社区空间。
  黄欣如
  《GlasseX》
  现今视障人群是个很庞大的群体,他们因缺少感知外界手段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在出行等情况有极大的障碍,GlasseX帮助视障人士在渐盲过程中逐步确立感知世界的尺度,让该设备成为为他们的“第六感”,帮助其在已知与未知空间中相互切换,同时保持日常生活的独立性与安全性。渐盲人士因逐渐的生理变化,心理较敏感,GlasseX以人文关怀角度从视障人士切实需求出发,创造一种无偏见无标签化的心理,以满足视障人士的尊重、审美等情感需求,也能帮助视障人士与家人交互沟通以及与非视障人士无障碍的交流。GlasseX以眼镜为基础模块,帮助遮挡视障人士的眼部病变以及帮助视障人士去进行文字阅读等功能,结合手环帮助视障人士出行时测距避障,可以根据视障人士渐盲程度与出行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模块尺寸与功能进行个性组合,也方便性能的不断更新迭代,形成完整的闭环式服务链。
  郑心雨
  《我们仨》
  它,是我讲述我们仨,告别我们仨的作品,好好告别是我面对离别的态度,告别逝去的,对会逝去的做好告别准备,最终与自己告别。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表中三个物品是我们仨的指代物,在各自的轨道上行走,时而靠近,时而远离,时而交叠。
  柴金水
  统一规格的座椅能否真正满足不同人群对舒适度的要求,如何为不同的人生产不同的座椅,传感座椅的内部安置了十二个压力传感器,可以测试到使用者背部不同部位的压力,计算机中的程序会接收到这十二组模拟量电压,并通过算法处理后生成一件符合使用者身体尺寸的座椅模型,同时绘测出使用者的背部曲线以及压力数值,这件传感器产品是一个座椅生成的媒介不是座椅的最终形态,它可以为使用者生成不同的座椅形态。
  陈阳
  《companion》
  18年是网约车事件频发的一年。
  而在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因出行时间段、路线或者曾经经历过出行阴影等原因在乘坐网约车时极度缺乏安全感,出行时却有时不得不选择乘坐网约车,这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恼。
  companion是一款便于携带的监视机器人,可以像一个亲密的伙伴般陪你一起坐网约车,持续监视以及分享车内的一举一动,拥有多种增强安全感的功能:如情景识别检测司机与车内的状态以随时应对,并且亲友端能实时得到车内信息并进行语音对讲,当检测到危险情况时能智能报警并在不需要操作的情况下自动紧急通知亲友端,而且拥有自己的情感有生气有高兴等,并与你进行互动。带上它就像让自己安心的好朋友在陪自己一起坐网约车一样快乐不再害怕。
  邓庆
  《吸气器》
  汉语中表达负面情绪用到的词语很多都用到了“气”这个字,例如生气、丧气、火气、出气筒、撒气、窝气、戾气、气愤、发脾气、怒气冲冲、垂头丧气、泄气、气馁…当我们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会充满这些“气”。将人体想象成一个容器,人的嘴巴想象成容器的开口。我想通过设计来鼓励人们打开自己容器的开口,就像是爬到了高山上后,看到了广袤无垠的群山,想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一样轻松地把想释放的都喊出来。同时用坐具充当新容器,将负面之气量化。当用户坐下时,会听到回声,回声帮助用户以旁观者角度客观思考。最后用户起身时,坐具里的“气”开始泄露。此过程也代表了用户会逐渐忘掉带来负面情绪的那些事情。
  桂奕然
  这组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手汗症。我运用首饰的语言,试图让佩戴者感受到手汗症患者发病时的状态,让更多人理解和宽容患者;同时为患者设计擦拭手汗的配饰,方便他们的生活。这组作品的目的在于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病症,在今后与手汗症患者接触时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同时也试图通过“把手汗症做美”的方式,减少患者与人交往时的尴尬,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
  黄家豪
  《Focus》
  这是一款帮助你养成专注力习惯的日历,根据习惯形成的回路,台历在桌面上充当稳定的情境暗示,点击底座的倒计时进入到专注任务的惯常行为中,完成一段专注时间后撕下小标签来获取视觉反馈。通过记录的完成和成就感的增加,来激励用户有效的形成习惯。
  梁艺献
  作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暴露隐私的“电致变色包包”和“放大镜包包”,第二部分是检测到信号才能亮的“检测灯”,第三部分是我自己侵犯观者隐私的呈现“I SAW YOU AT THAT MOMENT”。组合在一起旨在于唤醒人们对隐私的思考,同时也是人和产品体验的全新方式。
  马子强
  《魔镜魔镜(mirrormirror)》
  作为与使用者有较多互动的产品类型,镜子能否作为交互产品与使用者产生新的互动形式,镜子智能化的发展。以此为目的进行设计,在镜子与人的关系中,我联想到了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中,厄里斯德的镜子展示了“我们心中最深切、最迫切的欲望”。或许镜子中能给我们答案,就如《白雪公主》中皇后继母的魔镜,“魔镜魔镜,告诉我...”我设计出的产品为智能镜,作为智能镜的新功能,在我们紧张快节奏的生活中充满了无趣又不是那么重要的选择,与其自己烦恼为什么不问问魔镜呢?
  《REFLECTIONS》
  探索听和吃同时进行的必要性?探索声音对人的行为和情绪会有什么影响?探索人们对声音的记忆是否强于图像和文字?——人们通过扫码点餐,根据菜品和音乐特征产生的关键词,匹配生成菜单及歌单,在人们用餐时,通过桌面的音箱播放歌单,让音乐伴随用餐者的用餐过程。获得个性化的用餐体验。
  宋紫箫
  《Eyes Spot》
  Eyes Spot为一款助眠类数字时钟。利用催眠疗法中的“凝视法”,通过注视单调、循环、富有规律的动态影像来刺激视觉,激发潜意识,从而使得精神放松。闹钟的显示屏上可以随意切换数字时间和催眠动画,当人们躺在床上时,打开时钟顶部的投影仪,可以将催眠动图投射在天花板上进行观看。
  吴宪锋
  《模块化玩具Symbol toys》
  模块化玩具symbol toys是一款未来儿童玩具,它通过新媒介的介入来完成新的互动形式,是模块玩具以平面形状的形式参与到屏幕前,通过不同角度生成不同图形,进行有目的的拼接,以此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与几何认知能力,来达到二维到三维,抽象到具象的思维转化,同时满足了儿童的互动体验与成就体验。
  徐孝骜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产品的功能范围越来越大,但是依赖科技进步所做的很多设计往往忽略了人的感受,人是通过五感来认知周围的世界的,通过这些根本的感知途径来影响人的状态更能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人在使用一种产品的时候必然会进入相应的某种状态,而产品在形态或功能发生转变的时候必然会导致人的状态改变,反转椅很简单,双面的坐垫:一面厚另一面薄,拉住黄色的皮带翻转座面进入不同的状态——厚的一面是柔软舒适的休闲状态;薄的一面较硬帮助集中精神。同时为坐垫翻转所留出的空间被赋予了储物功能。
  杨倩仪
  《Face Tracker》
  居住空间中个人的外放音频和早晨闹铃会对他人造成干扰。Face Tracker是一款定向传声的扬声设备,它能让声音追踪用户定向播放,带来传音入密的聆听体验。在音场范围内,外放音频独享。用户可使用手机APP设置Face Tracker,蓝牙连接电子设备播放定向音频,远离耳机束缚,各自享受喜爱的音乐;设置闹铃唤醒指定用户,照顾不同作息,在同一空间中独立无干扰。
  姚秋顺
  《To My Old Friend—老年宠物家居用品设计》
  随着近些年家庭宠物基数的不断增加,我们的社会将会在未来几年内迎来大批高龄宠物,“宠物老龄化”现象不容忽视。宠物台阶与边几组合可以有效减少宠物在室内沙发或床的上下蹦跳次数,避免引起意外伤害。挂壁式宠物食盆通过提高食盆高度实现宠物近水平的进食方式,使其进食过程更加流畅舒适。“你的味道”宠物床将主人衣物与宠物床结合,衣服的味道与所产生的包围感可以当主人不在时也给予宠物陪伴与安全感。我希望通过这三组老年宠物家居用品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宠物在老年阶段的生活负担,使人们给予它们更多的爱与关怀,让它们也可以享受舒适的晚年生活。
  张文婷
  《旅伴/travelling companion》
  旅伴/Travelling companion是旅程中有趣的小伙伴,这是一把拟人化的交互智能共享雨伞;雨伞包含有两个系统以及一个手机应用;雨伞的性格输出以听觉效果呈现;手机应用界面内可查看信息和使用说明。
  张雅雯
  《Perfume collection》
  我们同形形色色的物生活在一起,它们与我们构成了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有的时候也能成为引发时事热点的导火索,或是成为一个时代下最鲜明的符号。如果那些我们所熟知的事物被提炼成味道,那么它闻起来是什么样的?它是否可以被收藏,被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存放在某个柜子里,偶尔被取出来,供人赏析,由味道唤醒人们对某件事的记忆?亦或是成为在未来人们了解过去的媒介?
  张宇轩
  《Arms》
  Arms是一套结合我国城市出行安全、市民日常防身的现状分析设计出的关于安全出行保护的系统产品。该系列分为:可供用户选择的随身电子产品;依据当地警力部署管辖范围分化管理区域的公共管理工作站;提供给用户处理信息的应用程序;仅供各管辖区域内工作人员用以处理用户反馈状况的管理系统。宗旨在保护用户人身安全,提出一种共享安全信息的生活方式。通过引导大家共同抵制暴力从而逐渐消融社会中暗藏的暴力因素,改变崇尚武力的风气,同时反哺现有的社会治安工作。
  作品通过收集社交媒体网络上用户行为习惯进行研究,分析用户行为习惯与其“发声”内容等特点,与数字化设计相结合,探索网络数据与数字化设计结合的可能性,希望用户了解自身在网络中情绪状况的同时能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主编|吴琼
https://www.sohu.com/na/323517226_28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