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在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作品征集活动收官

发布时间:2022-12-07      阅读量:6160次     
  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历史的遗产,更是现世的烟火。
  为做好中轴线文化传播,激发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公室联合北京日报社共同发起了2022“家在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引发北京市民强烈共鸣。
  市民纷纷通过文章、图片、音视频等形式,踊跃讲述“与北京中轴线”的因缘际会,以及在北京中轴线上的美好生活。
  一篇美文,一张照片,一段短短的小视频,都在见证北京中轴线在新时代被保护和传承。
  让我们再来看看部分投稿作品吧。
  02
  数字文创
  【作品名称】
  《数字非遗·“会说话”的北京兔儿爷,传播北京中轴线故事,让世界看见中国》
  【作品介绍】
  用微信扫一扫,即刻了解收听【北京中轴线】上的“兔儿爷”文化元素故事,用“会说话的数字非遗”,向世界传播中国非遗故事,擦亮北京中轴线名片、讲好北京中轴线故事、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让世界看见中国。
  03
  摄影作品
  【作品名称】
  《五燕出正阳利中轴》
  【作品介绍】
  古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今有“五燕出正阳利中轴”。五只北京雨燕围绕着正阳门箭楼整齐排列飞翔呈半圆状,如拱门,如彩虹,如此依赖着正阳之门——雨燕之家。正阳门城楼是内城九门中最高的一座,被称为“龙门”,正阳门箭楼也被北京人民爱称为“前门”“大前门”,是深受北京人民热爱喜爱的地方。北京雨燕具备北京地域特色,在北京繁衍生息,见证北京的发展与变迁。燕子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繁荣、兴旺、富庶和发达。北京雨燕从北京中轴线飞向世界,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02
  征文
  在征文类型的投稿中,我们收到了由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老师及9位学生的稿件,通读稿件,能感受到她们亲身参与、学习中轴文化知识的过程。小编截取了投稿中的部分内容,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眼中的中轴线吧。
  我(指万宁桥)见证了北京的发展,见证了北京走向世界舞台,也见证了北京不断增加的文化内涵。我渴望把北京的故事讲给大家,告诉大家北京文化的内涵。无论北京变化多么大,北京永远是一座万世安宁的城。
  ——闫双丽
  中华文化永远扎根于心底,就像中轴线告诉我们的——中国人是有着不屈的脊梁的。
  ——郭璐嘉
  所以,当同学再一次向我提起故宫时,它突然就从记忆的杂货间里蹦了出来,提醒着我它没有消失在我的记忆里,它还等待着我来倾听它的故事。
  ——李雨茉
  观察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那威天下而昭礼的气魄昭示着它是京城诸城门中最具规模,最带有老北京城的历史文化的城门。
  ——梁彤彤
  爷爷喜欢带我去中轴线上的各个地点,会在游玩中给我讲解中轴线的历史跟故事。讲那些帝王将相,讲那些兴衰离合,爷爷的故事也构建了我最早的历史观。爷爷跟我说过古代帝王在天坛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给我讲东交民巷不让中国人进的屈辱历史,给我讲隆宗门牌匾上那锈迹斑斑的箭簇,给我讲崇祯皇帝在中轴线上的景山殉国……他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把北京的悠久历史传递给了我。
  ——刘逸轩
  这条传承了数百年的中轴线,两旁的建筑无不诉说着它们悠久的历史,住在这样的北京城中,每时每刻都感受着文化的熏陶。
  ——马瑞涵
  我有幸来到了英雄丰碑旁守护它,短短的三十分钟,却让我感悟到了无私奉献、不顾生死的精神。
  ——全玥
  我再一次去到中轴,认识到了我国古代祖先建设伟大古都的困难,也认识到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沈豪锋
  从故宫到端门再到御花园,让我留恋忘返。皇家宫殿的器宇轩昂、端门特有的气质,承载着中国文化独有的浪漫。
  ——谢思瑶
  在中轴线上参观,既能看到古文化的辉煌,也能看到现代文化的简约,古今交融,生生不息,从曾经的皇家禁地,到现在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日新月异。
  ——张明钰
  光与影,文和声,都在向世界传递普通老百姓对北京中轴线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截至今日,“家在中轴”北京中轴线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圆满结束。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公室将继续带着百姓的美好期盼,做好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以及活化利用,做好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擦亮这张北京的“金色名片”。

    作品详见(复制以下链接进浏览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OoXGA7fXhtc_Mx52OT74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