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清华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创意大赛

发布时间:2021-01-18      截稿时间:2021-04-15      阅读量:14611次     

竞赛性质

2020年清华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校级备案项目(1星)

赛题设置

指定选址

规划引导

自创主题

报名咨询方式

邮件报名和咨询:cecmsast@163.com

参赛对象: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个人或组队不超5人、可邀外校加盟

竞赛奖励

奖金高达5000元

更有学业加分奖励

竞赛时间

2021年1月31日前完成报名

2021年4月15日前提交作品

竞赛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教务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第四届清华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创意大赛章程

一、竞赛背景

随着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目标确定,主校园面临空间资源供不应求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集约利用存量资源,不断完善和提升校园功能与环境品质,仅依靠地面空间途径已近极限。与此同时,校园开放融合城市发展的空间与交通综合治理难度更为艰巨。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校园地下空间资源成为破解上述问题与挑战的空间供给与优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和方向。地下空间环境封闭、建造维护成本高、可逆性差,受地面与建设现状、地质与生态环境的联合制约。如何科学规划布局、提高功能效率、实现可持续性,在规划决策和建设使用效果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和空间利用方式的创新创意和思路。

举办校园地下空间创意大赛,尝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创新活动,体验和观察思考所熟悉的校园生活、环境、空间重要问题和需求,提出基于地下空间利用的创意概念、技术与空间构想。一方面激发学生观察感知身边空间变化的能动意识和拓宽专业视野,考察应用多学科知识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新一代复合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期待为清华大学新百年校园与城市开放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竞赛性质

2020年清华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赛事:校级备案项目(1星级)。

三、竞赛题目

“校城一体地下空间复合利用:

Compound Underground Space Use of Campus & City”

本届竞赛以清华大学主校园与北京城市规划复合的地段为研究对象,假想基于地下空间开发的校园与城市空间复合利用模式创意构想。结合北京市地铁15号线和清华东路城市主干路西延的下穿清华大学校园的地下交通系统规划目标要求,结合校园内外的地下交通系统沿线的区位特点和地上地下建设条件,针对清华校园现实问题解决,面向未来校园需求导向,以及校园周边城市空间与交通问题的解决和未来导向,由参赛者自创主题,提出地下地上空间协同、以地下空间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空间创意及技术创新的概念方案。探索可持续校园空间开放与周边的城市区域功能完善、环境保护、交通优化、绿色低碳的地下空间利用可能性

1、可持续的校园与城市空间复合利用

随着清华大学办学不断完善和扩充,教学和研究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科研及生活服务等的基本空间需求不断增长,带来更多的交通出行和更高的空间容量与环境品质要求。1)当前校园用地边界稳定、建成度高、文物及生态保护严格,高效利用和挖掘现有用地资源以优化校园功能和交通,建设空间紧凑、绿色生态、功能复合、平安宁静舒适的校园环境,是可持续校园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新百年目标;2)根据北京城市规划要求:清华东路西延与清华西路连接,地铁15号线二期建设与地铁4号线在圆明园换乘衔接;3)地铁和城市主干路从地下穿越清华大学主校区,保留地面空间原貌,是实现上述城市规划目标与保护清华大学校园环境且双赢的唯一可行途径。

竞赛主题目标:为了更好地利用地下交通系统带来的通行便利性和环境保护性,建立更加高效、紧密、健康的校-城融合发展联系和互动关系,提出基于地下交通整合的校-城一体地下空间复合开发利用模式和构想。在解决校园与城市发展的传统需求与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交通耦合空间发展”理念下的更大社会价值,形成未来“校-城”融合、互动、一体发展的战略性长远空间格局。

2、地下空间优势

通过竖向拓展地下交通沿线的校园空间利用层次:1)扩大校园空间资源绝对供给量;2)完善校园公共空间和交通功能及其重点集中布局,实现校园服务空间集约开发,增强紧凑性和水平连续性,改善地面少车无车条件;3)隐蔽新建空间,限制交通污染排放,保护地面景观与生态环境;4)提供稳定的室内空间环境,抵抗或减少不良气候和外部灾害影响,提高校园交流、交往、展示等多样化公共空间的安全度和舒适性。

3、地下空间弱点

岩土介质相对封闭,缺少地面景观、生态、空气、阳光、环境的直接联系。可视性差,难以感知内部变化,内部难以感知外部变化,心理环境幽闭。易潮湿、缺少新鲜空气、声效明显,物理环境条件较差。造价一般较高,内部灾害疏散救援难度较大。

4、校-城空间融合的难点及复杂性

校园的主要功能是学习、研究、实验、交流,需要安静、和谐、清洁、生态、舒适、方便、美观、文化、共享、开放的空间场所及环境氛围。城市空间往往交通混合、商业发达、人员组成混合,呈现居民社区活动、商业氛围等活力型环境氛围,噪音、机动车、人员混合明显等现象。当校园占地较大且与城市主体空间明显交叉融合时,往往产生空间重叠混合的自然现象,复合空间的场所活动存在不可分离的冲突和不兼容性,但难以破解。因此当校-城空间融合时,城市功能往往对校园功能活动存在相当程度的干扰。若当交通为主的城市空间实行地下穿越校园时,则能有化解校-城空间融合的主要矛盾;若进一步有效整合校-城复合的地下空间,则能进一步提高穿越空间的立体复合效率和整体空间效益。国际上有诸多成功案例,需要开展个性化的空间创意和使用模式创新。

5、多元整体性

开发地下空间,往往产生多功能混合的综合效应,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多重效益;并带来多元化的主体归属、权责以及综合管理和决策问题。对校园与城市共享的土地来说,则实现了多维价值使用。因此,需要建立校-城空间复合的地下空间之间、地下环境与地面环境、地下与地面交通联络、人工与自然系统之间的互补、耦合、整体协同关系;要求地上下空间及设施整体规划、有序建设和使用管理的多源融合和技术集成与创新。在本次赛题中,需要特别关注清华大学校园保护和发展需求与北京城市交通和校-城互动节点的地下空间立体复合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构思。

四、参赛对象

清华大学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均可自由报名、公开竞赛的方式参加。单人或自由组队参赛(每队不超过5人)。在规定时间内向竞赛组委会报名,经资格审查、备案,获得报名序列号,即可提交参赛作品。允许和鼓励参赛者跨学科和专业进行自由组队参赛,也允许邀请外校在读学生加入组队,增强团队整体实力。允许邀请指导老师,需在报名或提交作时注明指导老师个人信息。

五、竞赛要求

通过校内外自主调研分析,提出清华大学校园或周边自选的校-城一体地下交通系统节点及周边关联区域的地下空间利用整体功能及空间形态创意概念方案,或技术创新构思方案。

1、竞赛方案选址

参赛者在清华大学主校园清华路沿线,或关联的周边范围(不限距离)自行选择某节点、线路或整体区域为对象和范围。目标是结合地下交通的城市功能和校园互动关联性,选择耦合地下交通系统建设的校园地下公共空间节点。地下交通系统地下隧道、车站建筑的边界需在城市规划给出的道路红线范围以内;为校园功能服务的地下公共建筑需考虑保护自选竞赛地段范围的自然和文人环境,补充、完善和优化室内外功能,营建清华特色的立体复合的室内外空间与环境。 (见附图1)

要求自选场地地点,实地踏勘、选择用地范围(可以是地下交通系统的全线范围,也可以是地下交通系统的某一个节点为对象的相关区域范围。平面边界和竖向深度)。参考宏观背景要求和引导指示,自主具体命题。提交作品时,尽可能提供设计范围内的照片、卫星图片等,作为设计意图辅助资料。

地段的规模大小,不作为作品评分的前提条件,重点考察创意概念的水平和创新程度;若地段范围适当性与自选主题和作品成果的整体质量存在潜在的关联效应,请参赛者自行考量。评委会在评选作品奖项时,将以独立地段型或系列地段型作品的自身价值,作为基本评价标准,均衡各类型作品的共性和个性的可比性,并提供均等的获奖机会。因此既要审慎选择地段和范围,又要更加注重考察地段特色,重在作品的“地段特点+主题目标+创意新颖性”、待决问题的重要性、难度和解决程度的整体高度。

2.设计类型和具体用途

考虑场地所在区位及周边条件特点,与地下交通系统的互动整体价值,参赛者开展独特的调研分析和构思设计,鼓励突破建筑及空间的传统功能形态和思维模式;面向学校和地段的具体交通和空间需求或工程条件,提出优化提升校园空间、交通与环境的地下空间用途或技术模式。用途类型的选择,不限于以下提示:

1)公共空间建筑或综合体可考虑单一用途和目标,也可以综合考虑多种用途和目标;

2)或以设计方案的巧妙性及表现力见长,或以功能和科技创新含量见长;

3)结合地段特点,采用适宜的独立地下空间或者地上地下一体化空间形式;

4)涵盖的功能类型,应自行调研分析策划。可包含建筑、交通、景观、休闲、市政设施,例如:学术交流、会议、停车、行车、步行、运动、餐厅、咖啡厅、图书、科技或文化作品展示、画廊、广场等的任选和组合。

5)可考虑只为校园内部人员和交通提供空间场所和服务功能,也可综合考虑校外公众与校内人员及各类交通工具的共享使用。

3、设计原则

1)创意性:为校园和城市的空间与交通综合治理创造功能多样化、有趣味的空间场所。方案必须为参赛者原创

2)地段性:结合特定地段空间的矛盾问题和改进需求,体现地段历史、自然环境特点

3)科学性:方案应紧密结合交通引导性,符合包括地下空间特性、特定交通设施的科学常识,鼓励交通与空间耦合的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想

4)可持续性:设计有利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低碳的绿色大学校园和城市交通建设要求;城市交通穿越、停留、引入等,与校园文化、环境、管理制度的和谐共享

5)实用性:强化节点和关联地段特色,为校园和城市交通及空间完善、环境提升服务

6)完整性:准确和清晰表述地下空间模式及用途的必要性和需求;创意主题紧密贴合和响应提出的问题;创意表达有良好的完成度和准确性。

六、竞赛流程

1、报名

1)报名方式:采用邮件报名。报名信息发到竞赛邮箱:cecmsast@163.com

2)报名信息:每个参赛队人员姓名、学校、院系、班号、学号;指导老师的姓名,工作单位或院系。指定校内学生为组长1名并提供联系邮箱、手机号码;注明拟选场地范围。只能由组长负责报名和联系组委会。

3)报名截止时间:2021年1月31日

2、参赛过程

凡有参赛意向的同学,即刻组队或个人开始竞赛准备和创意活动,报名时间不迟于1月31日。特殊情况需经竞赛组委会确认,并距提交作品截止前不少于10日补报名。

3、提交作品

参赛者一律网上提交电子版作品(图纸及相关文件) ,截止日期为2021年4月15日。

4、公布结果

在竞赛组委会协助下,作品评选小组将对参赛方案进行评审并确定获奖作品。获奖作品名单将于 2021年4月底前公布。奖金和获奖证书随后发放。

5、答疑

1)有关竞赛的疑问请发邮件至

cecmsast@163.com

2)微信组建第四届校园地下空间竞赛咨询群,报名后加入。

七、作品提交

1、提交方式

一律提交电子版作品(包括图纸和相关文件)至undergroundcampus@126.com邮箱,邮件标题请注“清华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大赛-参赛组号+组长姓名”字样。竞赛组委会不接收纸质作品。

2. 语言与标注

竞赛官方语言为中文(含图纸、标题和主要设计说明)。比例与尺寸一律采用公制单位。

3. 作品规格

1) 图纸规格:请以841mm x594mm图纸版面横向排版(JPG格式),每项作品须由不超过3幅的图纸组成,不符合图纸要求的作品作废。

2) 图纸内容:包括所选场地的设计范围、基本特征,创意设计和场地周边的关系,设计尺度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细节设计等基本信息。提供如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透视图,分析图,新技术原理图,以及500字左右的设计说明(可在图面组合排版)等,注明比例尺,但不限比例规格。

3)方案表达: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不限,可以采用手绘或软件绘图;可以用线条或渲染;可以用彩色或单色表达方式。

4) 文本附件:提交作品的邮件里须附有一个文本(word格式)文件,里边需包含参赛队组长及队员姓名、报名序列号、电子邮箱、手机号码、指导教师姓名及联系方式(若有)、院系、作品名称及500字左右设计简要说明。说明应包括:选址理由和地下空间需求;创意主题和方案构思;建筑面积、层数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参赛者自定的其他指标;对创意主题的响应度和有效性评价。附参赛者身份证明扫描件(中国大陆居民参赛者提供身份证扫描件,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际身份参赛者提供护照扫描件。组委会不会泄露任何选手个人信息)

5、提交作品清单

1) A1(841mm x594mm)横版图纸:不超过3张,JPG格式。文件命名格式:报名序列号数字-图-图纸顺序号数字或图名

2) 文本附件1份,word格式。文件命名格式:报名序列号数字-信息说明

3) 自愿提供的其他辅助说明材料。例如:多媒体文件阐述设计思路,包括视频、动画、模型等。文件命名格式:报名序列号数字-辅助汇报材料-材料名称及顺序数字。

图纸规格示意

八、参赛规则

1. 参赛者同意并遵守本竞赛通知内容和竞赛规则;竞赛组委会对竞赛规则拥有最终解释权。

2. 电子图纸中不得出现任何有关参赛者的文字或图案,不符合规定者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3. 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署名权,竞赛组委会有权行使参赛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其他版权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发行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出版权等(包括完整作品的各组成部分)。

4. 所有参赛者需确保自己所提交的作品为原创,且未参加过其他竞赛。

九、作品评选

竞赛组委会将聘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竞赛作品评选小组。评委会根据创意作品在创意主题、功能与空间的创新度和完成度,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并打分决定竞赛结果。(注意:被参赛者聘为署名指导老师的人员,不担任评委)

针对竞题涵盖不同选址、不同功能、不同参赛者专业专长,本竞赛注重考察共性要素作为评分标准。评分标准重点考察作品在创意概念具备科学性基础上的创新度和完成度两方面的共性指标。由多名评委独立打分,按各评委打分合计各参赛作品的得分,按分数高低作为获奖等级名次排序。

1.创新度(总80分)

考察地段在交通及公共空间方面的需求和创意主题的精准结合,考察主题凝练和创意方案的契合度、挑战性、新颖性、创意难度。其中:

1)主题重要性(共20分)

地段敏感性(5);

问题重要性(5);

目标精准性(10)。

2)构思新颖性(共25分)

科学合理性(5);

集成独创性(15);

地上地下空间功能形态整合协调性(5分)。

3)方案负面性(共15分)

生态敏感性及潜在影响 (三档:0-5,5-10,10-15)。

4)方案有效性(共20分)

方案思路的正确性(10);

方案预期的有效性(10)。

2.完成度(总20分)。

考察创意概念的可理解性,包括方案意图表达的清晰度、准确性、完整性。其中:

1)作品绘图质量(共10分)。

2)作品内容完整性(共10分)。

十、奖励方式

1、奖项

一等奖1-2组:获奖证书 + 奖金5000元人民币(含税)

二等奖3-4组:获奖证书 + 奖金3500元人民币(含税)

三等奖4-5组:获奖证书 + 奖金2000元人民币(含税)

2、学习成绩计分

参赛并获奖的学生,根据学校或所属各自院系的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的学业计分奖励。

十一、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教务处

2、承办单位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研究所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暨建设管理系学生科协

3、协办单位

清华大学基建规划处

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十二、联系方式

1、活动联系人

土木建管系学生科协:cecmsast@163.com

2、咨询和答疑

cecmsast@163.com

3、联系地址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及建设管理系学生科协(清华大学紫荆公寓 3号楼513B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地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何善衡楼401)

竞赛资料

1.清华大学校园地图(校园网版,向组委会索取cecmsast@163.com,或自行下载)

2.清华大学校园地形图(AutoCAD格式,2011年测绘,向组委会索取或链接下载)

3.电子地图(自行网络下载),参考网址如下

http://ditu.bajiu.cn

http://map.baidu.com

4.重要提示:竞赛规则、常见问题、地形图资料,可通过链接下载。规则解释以下载全文为准。

5.WORD版报名文件下载链接

https://cloud.tsinghua.edu.cn/f/5f7a80c1c6254a5e8f3f/

6.地下空间创意大赛介绍网址

https://thuce.top/event/%e5%9c%b0%e4%b8%8b%e7%a9%ba%e9%97%b4%e5%88%9b%e6%84%8f%e5%a4%a7%e8%b5%9b

常见问题

Q: 竞赛要求是在一个地块里还是同时几个地块内完成设计?

A: 可以选择题目给出的清华大学校园内沿北京市规划地铁15号线及清华东路西延道路用地红线的一个独立地块或系列组合地块进行创意概念的方案构思。

Q: 参赛小组是否有明确人数限制?

A: 组委会对一个参赛团队的参加人数有限制,不得超过5人。

Q: 请问一人是否可以提交多个作品或参加多个竞赛小组?

A: 一人或一组,只允许提交一个参赛作品;一人只能参加一个小组。

Q: 请问是否可以跨院系组织竞赛小组?

A: 本竞赛题目和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多学科性。可以一人参赛;可以院系内组队参赛;也鼓励参赛者在清华大学校内各院系之间结合个人专长、专业特点,进行自由组队参赛。同时,也允许邀请外校在读学生加入参赛团队,但组长必须由清华大学校内学生担任。

Q: 评审标准是什么?会分类别评审吗?一座建筑或一个景观或一个新技术概念会放在一起共同角逐奖励吗?

A: 将不分类评判,但并不是空间体量越大越容易得奖,也不是单纯以画图水平为评分标准,而是以是否能成为“可持续清华大学校园与城市空间有机复合的空间名片”、“可持续清华大学校园的空间技术支撑点”的概念创意性和方案创新解决程度为评价的核心标准。

针对不同选址、不同参赛者专业差异、不同的功能用途,本竞赛主要考察和比较作品自身的概念创意的创新度与完成度两方面的共性问题。可从若干角度选择参赛思路,例如:从空间供给的技术创新或概念创新、面向实际需求或前瞻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空间与交通耦合性、环境品质的方案设计等不同的价值导向(且不限)和创意途径,选择确定适合的创意方式及其表达方法。

Q: 请问可以自行选址还是必须在规定范围内?

A: 作品必须在清华大学主校园的给定范围或地下交通系统处于校园周边的必要范围,可适度扩大研究分析范围。鼓励选择重要和敏感度高的地下交通与校园空间耦合节点地段,注重不同赛组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类型场地。

Q: 请问对创意方案图纸的表达方法是否有要求?

A: 方案图纸的绘制表达方法不限。可以采用手绘或计算机软件绘图;可以用线条或渲染绘制;可以用彩色或单色方式表达。以清晰、准确、完整的表达创意概念和意图为评分要点。但方案图纸表达的内容必须包含平面、立面、剖面图,鸟瞰图、正常视角透视图(可剖切地下)。图纸需采用电子版提交,采用JPG格式,符合打印A1图纸大小尺寸的分辨率要求。

Q: 请问是否可以用动画、模型等形式作为作品提交的补充?

A: 在作品提交要求之外,可以自愿提供其他辅助说明材料(如多媒体文件阐述设计思路,视频、动画、模型、ppt不限)。

附图

清华大学校园地下空间创意大赛用地范围示意图。T字形红线内范围,是北京市城市规划确定的市政道路用地,可向校外延伸使用,并自行选择校外沿线范围。